“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死在沙滩上啊。”魏琛颇为感慨地发表意见。
叶秋十八岁拿冠军,而魏琛已经二十多了。对于很多人来说,二十多并不能算得上是很大的年纪,连被催婚的年纪都没到,但是对于电竞来说,二十多岁的选手如果没有经过体系类保持训练,无论怎样努力追赶,还是会被那些手速、体力都在巅峰的小兔崽子们压过一头。
这是一个属于年轻人的竞技世界,年轻就是资本。
“争取夏休期就把训练营做得更完善一点,方案还在继续完善。”方世镜喝了口水,另起了个话题,“你之前看中的那个呢?”
“那个?”魏琛坐起来,“还没商量妥当。”
“那个小孩话可真多。”方世镜只不过是登录蓝溪阁的账号和魏琛一起围堵过几次,就被这个话唠烦得不想再参与任何围追堵截行为了。
“别看这小子话多,我可是捡到宝贝了。”魏琛的目光重新回到训练营名单上,“你可比不了啊,夜雨声烦那个小子,无论是手速还是反应都是一流,现在让我检阅一下你在训练营淘来的成绩怎么样,能不能和他一较高下——”
“那么突出的,没有。”方世镜走过来,“但是如果换一种突出方式,倒真有一个。”
魏琛愣了一下:“嗯?”
“有个术士选手,”方世镜翻到最后一页,“这期的训练营淘汰了三次,第一次淘汰的时候他就是压线过关,第二次是,第三次还是,吊车尾都吊得这么有水平,手速100上下,挺突出的吧。”
成为职业选手,手速是一个硬性指标。手速如果太差,就算意识和经验都非常丰富,也完全无法发挥作用,所以蓝雨一开始就给手速划定了一个硬性要求:100。对于普通玩家来说,100的手速已经很快了,但是对于职业选手远远不够。不过手速是有提高空间的,这个吊车尾的术士选手手速从一开始的80,到后来的95,再到105,进步还是很快的,只不过他实在天赋有限,他付出了很多努力提高的手速,对别人来说只是唾手可得的东西,在这批训练营里,就有很多一上来手速就逼近200的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