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庶幼时听母亲讲起留侯的故事,还以为留侯是魁伟的长相,便在当时立志做一名侠士,谁知后来读到司马公的记载‘面若好女’,可是让庶惆怅了半日呐!”

我们三人都笑起来,而后依次在留侯前施了一礼,当做凭吊。

而后诸葛亮看着殿上的留侯,说道:“当年叔父讲到留侯故事,亮每每叹服于留侯的气度风骨,尤其是他的容忍之度。当年高祖受困于项羽,希望韩信发兵来救,韩信此时风头正盛,要求高祖封他做三齐王,高祖气急败坏,留侯却劝阻他莫要同韩信反目。于是才有了高祖最后的帝业。万里之才不与世俗之人相争一时意气,才成就了张良张子房啊!”而后他静默地看了塑像好久,似乎是和百年前的那位做了一番长谈,我和徐庶静静看着。

离开的时候,诸葛亮向看守祠堂的老者借了笔,在后墙留下了到访的刻记,我自行刻字留下感想,诸葛亮提笔写到:“亮携元直,建安六年春,踏贤宗。观地势不严,然清静秀逸,乃龙凤之地。拜留侯,仰其像不威,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成帝王之师。吾辈叹之、敬之、效之。”

守祠的老人看了看,沉默一会儿,赞叹道:“实不相瞒,老朽算起来,还是留侯的后人。在这里守祠多年,见过多少人前来留念,唯有这位诸葛公子的点评最为不俗。这笔字结体方正,清隽疏朗,因非庙堂俗世之流,故又具洒脱飘逸之气。线条爽健,看来有一股淳厚、高古而苍茫的味道,倒是极合留侯的风度。若是公子允许,老朽便把这字刻下来立在祠中,如何啊?”诸葛亮谦恭行礼,答应了老者的要求。

我们三人拜别了老者,在高阳华里留宿一宿,便回了荆襄。

到了城中,我们三人告别。徐庶先告别了我二人,诸葛亮说不放心我一个姑娘独自回家,我二人便一起走回我家的方向。

诸葛亮先开口道:“你同我坦白真实姓名的时候,我实在是太吃惊了,这才在后来的几天想了很久,也想了很多,甚至想到了取消婚约。可直到为你挡刀时我才发现,我可以借礼仪之名取消婚约,却骗不了我自己的本能。”

我停住脚步,定定看向他。

良久之后,我低下头,带着歉意说:“但我还是骗了你。”

他捏捏我的鼻头:“你欺瞒我本是无心,亮可是君子,断不会如此记仇的。”

我抬头看他,轻声问他道:“那你何时来娶我?”

他拉起我的手,和我一起走着,说道:“等二姐嫁人之后吧。亮亲自上门求亲。”

我灵机一动,偏头看向他,说道:“既然如此,我便给你一个道歉吧!”我说,诸葛亮好奇地看向我。

我冲他眨眨眼,并未告诉他要送他怎样的道歉。他也不问我,只是拉着我,将我送到庄子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