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澈这边领兵的主将是太史慈,副将孙策,监军郭嘉、周瑜,几乎是压了箱底,上得战场之后,效果也十分显著。
交战十五日,严纲败守高阳,副将赵云领兵殿后,被太史慈派人追赶上,此人颇有身手,白马银枪在徐州军中杀了两个来回,被远处周瑜一箭射在马腿上,孙策当即撵上,将人活捉。
孙策很是纳闷,问这年轻将领道:“你为甚回头又杀一转来?欺我军中无人耶?”
赵云闷不吭声,闭上眼睛,一副求死模样。
见他如此,孙策也不再问了,命左右绑缚了赵云,押回军中。
严纲很有对敌经验,知晓打不过徐州军,便守城不出,高阳易守难攻,据城而守可以最大限度拖延敌军时日,公孙瓒必会派人来增援。
太史慈是个正统武将,召集了众人商议攻城之事,不料此时外间有传令兵赶到,众人视线顿时落在传令兵的身上。
问:有一个多智近妖的主公是什么体验?
答:打仗完全不用动脑子,莽就完事了。
前线战事瞬息万变,通常这个时候主公如果不在前线,是很难针对情况作出调整计划的,就像李澈假如是此时得到消息,传令兵赶得再快,也要花三天来回,这说明传令兵是在三天前严纲还没大败的时候出发的。
李澈要太史慈留兵五万围高阳,其余兵马立即出发,直奔公孙瓒所在的北平郡。
主公果然神机妙……等等!
这是个啥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