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打算让专人照看他们了,这些孩子都有了自理的能力,大的孩子带小的孩子,这样就没有问题了。
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契约,让他们一个个的按了手印,然后让庄里的裁缝给他们一一量了身高,做了两身衣服。让庄里的下人分别带他们去洗了澡,安排了住处。
想到贾雨村,我便不想把他们教育成为文人,然后去考什么功名。只是让他们在这里有个安身之所,能够凭着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也就罢了。若是他们还有什么理想,也就只能自己各自努力了。
买下田庄的初衷就是为了给这些孤儿提供一个安身立命之所,但是真正买下之后,发现管理和经营农庄比这些孩子,更需要精力呢,这当然是指农忙的时候。
平时的时候,年纪小的孩子就让他们在院中玩耍,年纪大的孩子就会主动帮忙干一点小活,比如打扫院子,或者喂喂鸡什么的。田庄里的下人很少,这些孩子倒是帮了一些小忙。我有时候也教他们识几个字,至少让他们将来看契约的时候不会受骗,或者能够看一点账目什么的。虽然没有给他们零花钱,这是为了防止被心术不正的人惦记着,而且除了一日三餐,我还让庄里的厨子给他们每天都做一种点心,我想他们的营养应该是足够了吧。
孩子们渐渐放下了戒心,在田庄里安心的住了下来。
静言因为要卖林宅的库藏,所以离开过几次,而我一次也没有离开过。一是因为刚换了环境,想要好好的了解这个田庄,二是因为孩子们才来,我也不能信任的把他们交给庄里的其他人。
等静言回来之后,我和他商量着在别处再买一个田庄。我手头的银票,卖了古董的收入,应该足够了。再说我还有两个金库没有动用呢。知道了田庄大小的概念,我这次明确指示了大概买500亩大小的田庄就够用了,这样我们的银票就能多买一些庄园了。
没错,我想做的不是买一个田庄,收养几个孤儿。而是在各地买田庄,收养当地的孤儿。简单来说,就是办一个全国连锁的孤儿院。买田庄只是一个依托,既有钱来养活他们,又可以让他们将来有事可做心里惦记着两件事情,宝钗生日过后,老太太就快没了,老太太已经八十三岁了,所以也是天命所归。虽然见不成了,但是偷偷过去磕个头还是应该的。另一件是湘云的事情,他的丈夫得了痨病,或许我是能治的,跟她好了一场,我想去试一试。第三件便是鸳鸯了,怎么能让她白白的吊死了,先救下来再说。第四件是妙玉,那伙盗贼我决定签收了。第五件,就是看看紫鹃。
扳着手指数,要做的事情不少呢。
算算时间差不多的时候,我就和静言回到了京城,这一年来我都穿着男装,也很习惯了。先去湘云那里吧,我并不担心被湘云看见,因为我去看病,湘云作为女眷是会回避的,而其他人并没有见过我,所以这样光明正大的去就可以了。
编了个名目,说是与他家祖上有旧,知道他家有人病重,特来一看。他们估计也是死马当活马医了,就让我们去试了一试。
果然是痨病,我先让他们给病人换了一间通风良好,又有阳光的房间。这个时代没有治痨病的西药,所以我也没有万全的把握,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我给他开了个方子,便离去了。隔了两日再去,发现他的症状减轻了,看来还是有用的。又为他把了脉,按照现在的症状又略为改变了药方,他们一家上下倒把我当作了救命恩人,直让我在他家住下来。我婉拒了,只说隔两天再来。也可能是天意,如此慢慢的,他的病竟就好起来了。
我开了最后一个辅助养身的药方后,说他的病就要好了,此后我们也不再来了。他家倒要以千金赠我。
我淡淡的对父子二人道:“银钱就不必了,我这回特意来救你,其实并不是与你家的祖上有旧,而是受人所托。”
“受人所托?”
我点点头,“我家的恩人之女曾在临终前托人转告我,要我帮忙关照尊夫人来还她的恩情,所以我在得知你重病后,便来诊治了。”
“不知您的恩人是?”
“我的恩人是姑苏人氏,名叫林如海,他的女儿林黛玉一直在荣国府生活。我想她就是在那里与尊夫人相识的。恩人之女重病时,我因不在京城无法医治,所以这次便无论如何也要治好你,还了这个恩情,因我恩人家已经没有子嗣了。请问尊夫人是否姓史?如果是便没有错了。”
“内人正是姓史,与荣国府是表亲。”
我不打算让专人照看他们了,这些孩子都有了自理的能力,大的孩子带小的孩子,这样就没有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