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您要感谢老爷,这梅子是老爷亲手为您做的。”孔姨娘笑着插嘴,又道:“年前的时候,老爷问我有什么东西生津养胃,原以为老爷胃口不好,问了之后才知道信中姑娘说胃口不佳,老爷心疼您。我便想起我们家乡的梅子,清爽着呢,说与老爷,我本想做的,谁料老爷执拗,说要亲手做给您,表达他的思念之意。还有这梅子是老爷——”

“多久的事儿,不提也罢。”林如海呵斥孔姨娘多嘴,神色未变,眼中却多一分斥责之意。

黛玉听完,感动的一塌糊涂,不知说什么好,握住林如海的手。她终于发现林如海哪里变了,是性情,当初离别的时候林如海确实关心她、担忧她,但那些话语比较书面古板。今天回来,林如海从见她开始,说的话儿很随意很生活化。有种自家人不见外的亲昵感,黛玉很喜欢这种感觉。

“再吃两颗。”林如海笑着拈一颗梅子放入黛玉口中,看着她咀嚼,下咽。

黛玉在林如海的注视下又吃了两个梅子,都没有核儿。这次她仔细观察那些梅子,外表完好无损,说明这些梅子是天生没长核的。古代定是没有什么基因改良的科学技术,这些梅子绝对是天生。也不知道林如海寻了多少家,找到这么一棵没有核儿的梅子树。此刻,黛玉心里头除了感动还是感动,她没有问林如海如何得的没核儿的梅子,甚至没有感叹一句。只暗暗地提醒自

己,一定要从心眼里把林如海当做亲生父亲,林如海是一座可以给她依靠和温暖的大山。她不知道自己会在这个世界呆多久,不论多久,只要有她一天,一定要孝敬林如海一天。父女俩的时候越握越温暖,千言万语汇成两个字:“父亲。”

“不许哭。”林如海笑着为黛玉拭干眼泪,拉着她入座用饭。三位姨娘和丫鬟们守在一旁伺候,饭毕,林如海吩咐丫鬟们扶黛玉回房,女儿连日坐船劳顿,需要早些休息,那些憋在肚子里说不完的话,只能忍着改日再说了。

黛玉回府后,闷在屋中休息两日,稍觉得驱走连日坐船的疲乏。这两日休息时候,她也没闲着,转弯儿地打听林府的情况。虽然以前她从王嬷嬷和雪雁、春纤口中套出许多话儿来,比如林如海有三个姨娘,两个通房等等。谁是谁,名字和人都是对不上的。回来后,首先要熟悉林府的人员情况,和府内各处院落地点,黛玉七七八八了解个大概。探地形什么的只得趁丫鬟们熟睡,她偷偷提着灯笼查勘。好在林府不似贾府那般大,走了半个时辰,各院的方位,大概做什么的皆有了了解。

黛玉早起去父亲处请安后,用早饭,饭毕,紫鹃、雪雁、春纤等人向黛玉汇报他们在林府的打探成果。打探重点是三个姨娘、两通房,还有那个传说中不知所谓的义女及其母亲。听丫鬟嬷嬷们七嘴八舌的说一通,有关三位姨娘的情况,黛玉总结如下:

那日身着朱红衣服,身材丰满的满面红光的是孔姨娘。听说自贾敏去世后,后宅的杂事儿全部由她掌管,各处姨娘、嬷嬷、丫鬟们的月钱经由她发放。孔姨娘是黛玉去世的奶奶提拔的,原是跟在林如海身边的同房大丫鬟。是个麻利人儿,在府里头颇有些威风,传言府里头下人们除了老爷只听她的管束。

剩下两位姨娘分别是曹氏和金氏,金氏年纪略小些,长得也是姨娘里头出挑的。这几年林如海跟着请来的师傅学习太极拳,身体康健了,偶尔回去金姨娘那里住住。曹氏在府里是出名的本分人,老实没脾气,有时候会被几个得势的下人欺负,整日只躲在自己院中,或念佛或绣花。

“通房呢?”

“回姑娘,那两个通房被打发远嫁了,听说嫁给两个来此经商的鞑靼人。”春纤回道。

黛玉冷笑一声,用茶杯盖子撩拨着碗中茶叶。“这是打发远嫁?分明是卖人。”

“怜儿和白芍俩丫鬟,原是太太怀着您的时候被点做通房的,岁数不大

。等咱们去京都的时候,她们已过二十的年纪,不好嫁出去的岁数,恐怕只有那些野蛮的鞑靼人敢娶。”王嬷嬷解释道。

黛玉闻言点头,王嬷嬷刚刚口中所言的怜儿和白芍应该是那两个通房丫鬟的名字。“我误会了。”

“姑娘没误会,听我那如今在家休养的老姐姐说,孔姨娘确实是‘发卖’了这二人,聘礼比嫁妆多几倍呢。这事儿下人们中只有那老姐姐和孔姨娘身边的大丫鬟知晓,恐怕老爷也蒙在鼓里呢。姑娘,你说说,这不就是发卖?”王嬷嬷又道,心里头对孔姨娘的行为不耻。怎么说俩丫鬟是太太提拔的,未犯什么错儿又是有苦劳的人儿,凭什么发卖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