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便是皇帝想平衡皇子的势力,指些有娘家势力的皇子妃与他们。林如海虽远在扬州,却掌管着十分重要的差事不可忽视,难道把她指给哪个皇子?黛玉沉思后立即把这个想法也否决了。皇帝的皇子现在长成年的只有三个,太子,七皇子,八皇子,其余的死的死,小的小。三个皇子都已经大婚了,太子常年卧病在床,不足之症比原来的‘黛玉’还严重,根本没必要浪费资源指婚。七皇子有眼疾,基本已经和皇位说再见了。八皇子据说十分蠢笨,皇帝不待见他,十年懒得和他说上一句……如此,皇子中不可能了。剩下的只有那些皇帝七大姑八大姨叔叔舅舅乱七八糟的亲戚了,适龄男子太多,黛玉根本分析不过来。
黛玉舒口气,品几口紫鹃刚沏好的龙井。对她来说,只要不进宫,其它的都好说,好说。
紫鹃和雪雁、王嬷嬷等人听到春纤说的消息,全都为姑娘着急,大家猜测各异,多半觉得姑娘进宫的可能性大些。平日里她们伺候姑娘久了,自然知道姑娘性子恬淡,不喜欢那些争斗的东西,皇宫里头的事儿谁说得清,姑娘八成不喜欢。丫鬟嬷嬷们不知道怎么劝姑娘,只得安安静静的守在身旁,不停地沏茶换茶,观察姑娘的神色。姑娘从听说指婚圣旨后,脸色一直阴沉沉的,直到紫鹃换掉第十杯茶后,姑娘端起茶喝了两口,神色不似之前那般阴沉,明朗的不少。见此,王嬷嬷才敢言语。
“姑娘,您说这皇上指婚,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
“胡说!圣上指婚自然是好事。”黛玉
警告的眼神抛给王嬷嬷,示意她小心隔墙有耳,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以后不要说。
“对对对,我真是老了,糊涂了。姑娘,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办?”王嬷嬷会意,立即象征性地抽打自己的嘴巴。而后又向黛玉请示,她还需做什么。
“你和春纤打探几个时辰了,也该累了,回去歇息吧。紫鹃、雪雁你们沏茶,摆果点,想必父亲快来了。”黛玉淡淡的回道。丫鬟嬷嬷们应声,张罗起来。没一会儿,容嬷嬷来报,说老爷正往这边来。黛玉做好准备,只等听守门的丫鬟来报,迎接林如海到来。
“父亲万福!”黛玉行礼请安后,扶着林如海上座。
“圣上下旨给我儿指婚了。”林如海脸上挂着喜悦的笑容,他的黛玉终于有了好归宿,皇上金口玉言,贾府那帮人再没气势逼婚了。
“父亲,”黛玉娇羞的低头,心里默念:她是古代人,要羞涩,羞涩……
林如海瞧着女儿害羞的模样,会心的笑了,手掌摊开,手心里稳稳地坐着一只小锦盒。“圣上将你指婚给恭亲王世子水璧,将来我儿便是王妃了,哈哈哈……”
黛玉听说‘王妃’这个词儿愣了愣,有瞅了瞅林如海,第一次看见他这么高兴,高兴到不再有斯文人的温雅,张嘴哈哈大笑起来。做王妃在林如海看来是很好的归宿,也难怪,这里的人谁都觉得只要不是砍头的事儿,和皇帝搭边的事儿都是喜事。
“喏,这是李公公给我的,说是恭亲王世子给你的信物。”
大阳朝流行一种习俗,男女决定订婚后,男方要送给女方定情信物,一般是男方随身佩戴的物什或是小时候喜爱的玩意儿,无需贵重,如果赠送贵重的反而显得不尊重对方。黛玉猜测这种奇怪的习俗,大概是想表达‘礼轻情意重’的理念。黛玉恭敬地接过小锦盒,仔细瞅了瞅。这盒子,她真不敢恭维,太小巧玲珑了,能装什么东西?一粒米?
“李公公说,这门婚事是恭亲王妃亲自向皇太后求的。我儿在京都何时见过她?在信中怎未听你提起?”林如海道出心中疑惑。
黛玉摇头否认,她才没见过什么恭亲王妃。心里头合计着恭亲王府的势力有多大,守卫是否森严,传说中的世子到底是怎样的人是否好糊弄。她刚从贾府的火坑跳出来,又跳进一个深水潭。
恭亲王是几年前皇帝新封的世袭亲王,当年五皇子也就是现在皇帝登基时,六皇
林如海近年来连得皇帝眷顾,颇得圣宠。一般得宠的臣子家的女儿都是要嫁进皇宫里的。黛玉不满足选妃这一条,皇帝特别下旨封妃进宫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如果圣旨真正中这个猜测,黛玉还不如嫁入贾府了,好歹贾家比较容易逃跑。如果是皇宫,里面到处是禁军,守卫森严规矩多地方大很难跑的。但是选妃才刚开始,皇帝便立即直封妃子,影响有些不太好,搞得像皇帝多焦急娶媳妇似的。而且大阳朝数十年来没有未参选便直接封妃的先例,黛玉想来想去这个可能性也是极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