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半不知春,风雨朝朝夜夜深。
惟向深宫望明月,遥怜翠色对红尘。
灯烘画阁香犹冷,绣在罗衣色未真。
赏自初开直至落,阶前愁煞葬花人。
众人都笑道:“全是潇湘妃子口吻。虽是集句,倒像原作。只是最后一句眼生得很,却出自何典?”黛玉以袖掩面,笑而不答。惟宝玉深知端底,却不肯拆穿,故意岔开道:“蕉下客已经得了,且看他的。”探春道:“我本来正为题目绞尽脑汁,潇湘子这首集句成诗,倒提醒了我,不妨也套一句现成话儿倒便宜。”
众人要求先看题目,要求诗谜一首,却要一谜两解;既是眼前人,又是日常物,人与物且要身份相符。湘云笑道:“这题目出得倒像我的腔调儿,是谁出的?”宝钗笑道:“能和你一般古怪心肠的,再没别人,不是宝玉,就是黛玉。”黛玉笑道:“黛玉笑道:“我如今修心养性了呢,再不会出这种题目。”宝玉便也笑了,道:“今儿起社,原图个热闹,作诗还在其次,难得是大家高兴。当然少不得要出几个谜语让大家取乐,为的是雅俗共赏。”宝钗便知是他出题,笑道:“饶是难为人,还有这许多道理。”湘云道:“我说这题目出得好,所谓绛树两歌,黄华二牍,作出诗来,必是好的。”催着探春写出来,拿起来替他大声念出:
赤兔无鞭奔碌频,簪花映月照浮沉。
江山常改浑不觉,却问红楼第几春。
宝钗早已猜出,却故意笑道:“末一句化的是‘红楼二十四回春’,倒也自然应景。论物件也还平常,这个人却猜不出来。”惜春诧异道:“宝姐姐竟猜不出这人了吗?我倒刚好相反,猜这人大概是二哥哥,这件东西是什么我却不知道,难道是木牛流马?”宝琴道:“你也想想这个‘照’字。”又问:“为什么这个人是二哥哥?”探春、惜春俱掩口而笑。
恰好袭人因怕宝玉在池边坐久了,原来披的那件单斗篷不济事,便回房去拿了件夹的,约着麝月两个手拉手的一起走了来。众人都指着笑道:“这可来得巧,谜底自己打诗里走出来了。”说得宝玉不好意思起来,忙迎上袭人,问:“作什么来?”袭人因将披风取出,换下身上那件单的来。宝玉笑道:“可巧今儿也是你的生日,等下坐席,还要好好敬你一杯。”袭人赶忙道:“快别嚷嚷,叫人听见,又当成一件新鲜事儿到处讲,笑话咱们屋里没大没小了,什么意思?况且府里从来没有给奴才过生日的理,你白嚷出来,倒扰大家的兴,反教姑娘们为难,没的打脸。”宝玉只得罢了。
众人仍让茶推盏,岫烟因不知袭人姓花,便也回头问人为何称他们两个作谜底。宝钗只得解给他二人听,又说了宝玉的绰号“无事忙”。宝琴、岫烟都笑了。麝月听见自己两个被写进诗里去,便要香菱拿诗给他看,又问是什么意思。香菱笑着将一诗两谜的缘故说了一遍。麝月笑道:“这是怎么说的?我们爷竟成了走马灯了。这可不是人家说的:绣花灯笼,外边亮堂里面荒唐么。”宝钗、黛玉都笑道:“这骂得巧!”宝玉出题后,原有些后悔,只怕被湘云得了去,没轻没重,竟拿黛玉入诗来打趣,惹他生气,反为不美;及见是探春得了题目,用来打趣自己,倒觉放心。如今任人嘲笑,只不分辩。
一时宝钗、宝琴、李纨、惜春并邢岫烟等也都作得了,各自誊出,称赏一回。尤其指着香菱的诗格外称赞,都说:“这大有长进。”乃是一首七绝,写道:
帘卷轻寒梦未通,懒听莺语卷欹风。
忽闻别院擂金鼓,催得花心照眼红。
宝玉赞道:“擂鼓催花是寻常俗事,难为他入诗后竟能化俗为雅,把桃花那种慵倦娇媚的腔调儿写得十足。”
黛玉因要喝茶,一回头却见丫鬟们走了大半,只剩下紫鹃、袭人、莺儿带着几个极小的丫头在旁服侍,连麝月、素云、待书、翠缕也都不在,诧道:“怎么只剩了你两个?那些人呢?”紫鹃笑道:“是雪雁淘气。刚才琴姑娘夸奖他的锦袋绣得好,他得了意,一味夸嘴。麝月故意气他说:‘这是晴雯不在,由得你夸嘴。倘他还活着,你这针线功夫,一分儿也不及他。’雪雁便恼了,叫阵说:‘只管提死人作什么?你们平日里难道都是当小姐般养着,只管吟诗作画的不成?一般也都要做针线的,就把你们做的拿出来同我比一比。那时才不说嘴呢。’因此他们几个都各自去拿自己的得意绣活儿,要去咱们院子里开大赛呢。”
湘云见宝钗、宝玉两个左右拉住自己,情知打不到,只得恨道:“诗若不好,两罪并罚。”黛玉遂从屏风后笑着转出,提起笔来回风舞雪,一挥而就,掷与湘云道:“你这集句成诗,竟比自己作一首更难,我好容易凑了八句出来,你要说不好,我也没法儿。”众人看时,只见写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