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人家因为太过优秀, 学业考核全优,又地位超然,特许能够进出太学罢了。

从开学至今, 这位名为曹宏学子正式来课堂的次数屈指可数,多数时间是在外头。

诸葛亮竖起耳朵听同窗们说起曹宏的事迹,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 那曹宏是魏王曹操的次子,已经接触政务了, 人不来学堂也不是为了逃课,而是太过优秀,多数时间跟在尚书令身边做事, 虽没有官职在身,却有实权,尚书府的官吏们许多都听他指挥,是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子。

这就没什么可比性了, 是魏王次子, 那日后的起点就与他们这些学子不同, 至于魏王为何会将儿子们送到太学来上课,而不是单独请优秀的先生教导, 也许是为了推广他那一套科举举才制度?

从舆论上而言,就连魏王的子嗣都是通过考试入朝为官的,相信有许多人会为此而更加信任魏王想要推广科举选才制度的决心。

第一名曹宏,那是用铁一样的实力将第二名吊打,远远甩开第二名许多分。

诸葛亮又琢磨起了第二名曹丕, 这孩子年岁比他们这些人都小,却能拿出这样优秀的成绩来,魏王家的孩子,一个个都那么优秀的吗?

至于第三名司马懿,分数与诸葛亮明明是一样的,二人本应并列第三,偏偏这考试排名以笔画来排,司字比诸字笔画少,导致了诸葛亮被司马懿压了一头,这就让他不服气了。

诸葛亮低叹一声,只觉得那毕业第一名的保送名额距离他越来越遥远,而第五名的成绩与他相差不了多少,让他有一种随时会被追上的紧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