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探春说“凡爷们的使用,都是各屋里月钱之内:环哥的是姨娘领二两,宝玉的是老太太屋里袭人领二两,兰哥儿是大奶奶屋里领”。同时,荣国府姨娘的银子只有二两,王夫人把袭人的份例提到二两也是给的姨娘的月钱,只是没过明路。也就是说赵姨娘母子两个,一年是二十四两,八两银子,对探春的生母和亲弟弟是一笔不少的钱。
这一项银子,也是荣国府的规矩,之前也没人提,探春完全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生母和亲弟弟的日子稍微好过一点儿,但是探春却选择了再一次踩生母和弟弟。
赵国基死了,探春只赏二十两,比袭人娘死了赏得少,这是规矩,可以理解;就是这八两银子,我觉得探春提不提的,全完不影响她在荣国府的地位,她只是习惯性的踩生母和弟弟。
另外,探春也是除了薛宝钗之外最喜欢叫黛玉颦儿的。
既然贾母养出的姑娘,最聪明的探春都是走讨好当权人的路子,贾家的三个庶女自然也是了。
原著中三个庶女都死得很早,可见保命手段很一般,于是贾玫很蠢。
至于贾敏,她是林妹妹的母亲,也对贾宝玉评价不高,所以作者不忍心黑她。那么,就让她那点儿端正的三观来自贾代善吧。
第34章
听到传话,贾赦当即一愣。景怀帝并非一个喜欢下旨的人,若非十分大事,不过是让戴权传一道口谕,戴权这会儿来下什么旨?
况且现下平安州和山海关的案子虽然抓了不少人,只是暂时解除了两个军事重镇落入他人之手的危机。两地中的细作未必清理干净了,幕后主使更是尚未露出狐狸尾巴;景怀帝下定决心严查吏治也未施展开,这个时候下旨难道是……
贾赦满心狐疑的做了几种猜测:平安州和山海关的事一出,对方便被打乱了布局节奏。若是对方的实力足够了,大约可以直接发动政变;对方至今没有动静,自然是实力储备还不足。那么此刻,对方最好的方式便是避免更大的损失,声东击西也好,壮士断腕也罢,祸水东引也可,总之是将自己藏起来。
贾赦一面脑中飞速设想各种可能,一面命人大开中门,一面命林之孝带人去准备香案供桌接旨,自己则去换衣裳。
好笑的是这头贾赦忙着接旨,那头贾母也在催促贾政换朝服。
原来,那日贾母从庄子回来,一想到贾政被宁国府和贾赦孤立,沦落到一无所就的地步,心疼得什么似的,叫来贾政夫妻商量。
贾政自然不是真的不通庶务,不过是仗着母亲的偏爱,心安理得的拿好处自己不用出头罢了;现下听得不但祖产落不到一分在自己头上,还得被撵出荣国府,住处都没有一个,当即就面如死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