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稻,本来就是一半新米与一半陈米,混制而成,哪里就是什么与“状元”都扯得上关系的神奇稻谷?
所以邵掌柜当初是拼却了自己“百谷尝”的半世英名,面对这种新陈混杂的稻谷,违心地确认这种稻谷乃是江南神谷“金银稻”。
全城的粮行都相信邵掌柜的眼光,当然事后晚晴楼的大肆采购,“状元粉”的风靡,都是在推波助澜,才让金银稻的价格高得令人咋舌。但溯本求源,是他邵掌柜的一句话,一点头,才让京城里上演了这样一场“陈粮变黄金”的大戏。
这一切都源于那天他去见的人,提出了一个他无法拒绝的理由。
而今日,这童谣响起之时,邵掌柜知道这场大戏将于今天落幕,将于一同落幕的,还有他辛苦了半世,得来的“百谷尝”之名……可能还会有他的人生,他的性命。
“掌柜的,外头又来人了,”一个伙计慌慌张张地喊起来,“好多人!”
邵掌柜平静地转过身,说:“大伙儿都不要怕。你们只是为这里的店东干活的,不会有人要伤害你们。来,大家一起出去看看。”
余庆行跟前,这时真的已经乌压压地挤了一大群人,不止是城里的百姓,还有好些太学里的学生。
仗义直言的太学生,往店面跟前一站,望着店里的水牌就大声念出来:
“上等稻米,每斗,百三十文。”
“中等小麦,每斗,百三十文。”
“中等粟子,每斗,百二十文……”
“这快要比官仓的价格高出了一倍,你这开的是什么粮铺,还是黑店呐?”
太学生话音一落,粮铺外的百姓就齐声高呼:“黑店,黑店,黑店!”
这呼喊声成了声浪,一阵阵,听得人胆战心惊。但很快迎来了五城兵马司的巡检,从人群中辟开一条道路,挤到粮铺门口,大声喊:“干什么干什么,这是目无法纪,要聚众闹事吗?”
领头的巡检手中的马鞭登时指向了带头的几个太学生:“还不快叫大伙儿散去了,事情好商量。”
“不行,这余庆行是城里最大的粮行,自从今年春天开始,这粮行就带头囤积存粮,哄抬粮价,让城里的百姓吃不到粮,让城外的官员无粮赈济。差爷,这样的奸商刁民就立在眼前,您居然还让我们散去,还说万事好商量?”
五城兵马司的巡检面子上有些挂不住,提气喝道:“跟我们说这些又有什么用?”
“你们若是要检举余庆行不法行商,去顺天府、去提刑按察使司、去都察院都行。你们这些读书人,不是最会写状子的吗?”
几个巡检都是一副“只要你们不在街面上晃荡就与我无关”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