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当”出自己未来的产出,但贾放的态度成功地让他们明白了一点:只要能种出来,销路绝对不用愁。
于是,乡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认购”这些种苗。贾放却让他们先到金融办的两个老掌柜那里去登记一下,他的种苗还需要再准备两天。
前来认购种苗的,大多是新余几个村的新移民,他们绝大多数没有分到种植稻米的水田,但是多少也侍弄过庄稼,现在到了新的地头,啥都不种心里发慌。既然贾放承诺一定会按价格回收,这种苗又不是真的有啥成本,他们便决心一试。
贾放便天天从蘅芜苑的花圃里挖辣椒和番茄种苗出来,他每次带来的辣椒品种还不大一样,有时是灯笼椒,有时是小米辣,有时是指天椒,番茄倒是种类不算多,只有体型大的和体型小的两种。
桃源寨的乡民,有些领取的种苗少,也有些一下领了很多,甚至还有一户向贾放申请,开了两亩荒地,打算在荒地上种这两样。贾放很豪放地答应了,让这一户把地先开出来,然后在寨里登记土地产权。
至于贾放承诺要提供的“技术指导”,最后变成了“百谷尝”老邵。贾放在他兜里揣了一本《辣椒种植一百问》和一本《西红柿栽种指南》,就把他包装成“技术指导”给推了出去。
老邵虽然也从来没见过这两样,但他能认得字,已经拥有了桃源寨的“基础文化教育文凭”,再加上好歹有两本书加持,带领着村民们种这两样,就也似模似样的。
当然,第一批种苗种下去之后,很快就结果了——当然这是因为送去的种苗原本就已经接近挂果期的缘故。老邵指导大家把一半的果实摘下保留做种,另一半则成功地让贾放兑现了他的承诺。
最终,品相并无瑕疵的辣椒,贾放是以一斤二十文的“天价”收购的,番茄要稍许便宜些,但也达到了一斤十文的水平。这在整个桃源寨引起了轰动——虽说总共的出产也就十几斤的样子,但大家心头都算了一笔账,种这些个,未必就没有种稻米赚钱。
这一次的种植“尝试”,对桃源寨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贾放尚且不知,他收到的通知是:百工坊那里,铜火锅已经打成了。
第81章
百工坊打制了一份样品, 由贾放使用一次并确认了之后,打制了一百份,送去了晚晴楼对面贾赦新买的“旺铺”。
京里的天气冷得快, 这还没进十一月,北风便呼呼刮得直响。晚间围坐着吃铜锅涮肉, 便格外惬意。
贾赦是从头到位摆出了一副惊讶脸, 眼看着贾放指挥他的小厮将一锅炭点起, 扣在铜锅里, 然后再扣上环形的铜锅, 往锅里加了水。
“你说的羊肉锅子, 就用这个就行了?”贾赦好奇地指着贾放手中的一只铜壶, 铜壶里盛着的是清水,无色无味,贾放只在将水加到将满之后, 才在锅里下几段白生生的葱段, 以及两枚红枣。
“这简单, 我也会!”贾赦看起来像是在假想自己成为一个店小二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