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折带板桥,乃是桥面没有弧度的平桥。“折带”乃是指桥面有曲折,三折五折七折九折都有,但一般都会统称为“九曲桥”,是中国古代造园术中的重要一环。左右来回曲折的折桥,能够延长园林景观的动线,扩大园中人的视野,也为园中景致增加韵律感。

贾放与双文都对这折带板桥很熟悉,只是贾放因为读过原著,所以知道这板桥上的栏杆是朱红色的。

而双文要反应一下才想明白:“确实如此,绿柳红桥,这样搭配才好看。”

于是,下一步修筑这座“折带朱栏板桥”的计划就定下来了。

贾放说:“正好,工程不算大,所费的时间也不多,正好让这些匠人和小工们在年前干完,每个人领一个大红包,回家过年。”

双文登时笑:“三爷考虑得周详。”

贾放又说:“这桥说简单也简单,说不简单也不简单。你可以吗?”

双文比她刚来时多了好些自信,当即掩口轻笑道:“我绘出图样来,三爷难道就不看了吗?”

贾放这个人天性精细而谨慎,双文画的蘅芜苑图样每一幅他都看过,需要改的都圈出来让她改。双文也因此获益匪浅。所以这时她这么一说,贾放也笑了——他既然领了这个大观园总设计师的头衔,手下的作品,他自然得一件件检查。

一时大观园的工作安排就这么决定了。双文自去画草图,第二天与工匠们分派任务,大家先着手准备起来。

贾放却有他自己的心事——

大观园里增加的这一条折带朱栏板桥,式样比较简单,建筑起来一点儿也不费事。但这提醒了他:或许在“缩地鞭”的另一头,桃源寨里,也该考虑建一座桥了。

他在桃源寨的整片封地,实际上被青坊河一分为二,分成了两个部分。其中,原本土著们生活的桃源村,以及绝大部分种植稻米的水田,都在青坊河的左岸。因此左岸成了桃源寨的主要生产和生活区域。

但是从余江来的新移民抵达之后,那些没有分到土地的人们开始着手开垦新的土地。他们在贾放这里拿到了开垦许可,其中有一部分待开的荒地便位于青坊河的右岸。

青坊河水大的时候,人们尝试游泳过河,水小的时候就直接蹚水过去。但因为怕水里还有没有完全根除的钉螺,所以人们过河过得都提心吊胆的。

后来人们就想了个土办法。他们在河两岸各寻了一棵大树,树身上拴起一根粗粗的绳缆,然后在这绳缆上拴上一条小船。

需要过河的时候,他们就坐在这条小船上,使劲儿拉动缆绳,就能把自己“拉”到对面去。

但这也稍许有些麻烦:一来只有这一条小船,一次只能载两三人,如果有很多人需要同时过河,就需要等上很久;二来这小船的位置也有些麻烦,有时村民们兴冲冲准备过河,在河边一看,那船正在对岸,得赶紧把船拉过来,刚拉到一半,对岸来人了,见到便拍腿惋惜:“早知道你就等这片刻的功夫,把我拉过去嘛!”

因此贾放想:既然将来青坊河对岸的开发在所难免,那就早早地把桥梁设施建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