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小余还是帮那头砖瓦厂记账的账房。”贾放顺带提了一句。
“哇,那他岂不是一个月能拿两百文。”登时有妇人笑道。
“记账也很辛苦,成日里打算盘珠子,不比各位拿锅铲轻松。”贾放也笑,“关键他拿的这些报偿,是因为他付出了劳动,而且解决了各位的实际问题。”
“定个契约吧!”贾放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契约,给妇人们与小余都念了一遍,双方都觉得没什么疑问,便都摁了手印儿,各持一份。
贾放则暗自舒了一口气,对这个结果相当满意。这一招“代理记账”,他有好几个目的:一是对各村里的村办企业进行摸底,了解他们的经营状况和实际财力,为将来征税做好准备;二来是让妇人们了解财务透明的重要性,让她们见识到可靠账目对消弭矛盾有多大的作用。
三来就是让村民们先竖立起一个观念:公共服务也是有成本的,是需要花钱去购买的。
此外还有一点:这“三村食堂”的菜也很合他的口味,不希望它经营得好好的就此倒掉。
*
桃源寨推出的“公共服务”,不止体现在出现了专业代理记账这件事上,也体现在“商业恳谈会”——简称“桃源集”的各项服务上。
除了第一次“桃源集”为了吸引人气,免收了一切费用之外,自从第二次开始,桃源集收起了管理费:费用标准是大型摊位十文,小型摊位五文,桃源寨本地居民打八折。
在收费处,戴着“稽查队”袖标的赵五光在耐心地对大家解释:“这些费用包含了很多内容,主要有场地使用费……”他没忘了拿出一份小抄,和自己的记忆对照一下,“卫生费、流通券兑换费、鉴别费等等。”
“比如说,大家缴了卫生费,这集上的清洁就不用各位来做啦,会有专人来打扫。”
“我们稽查队的津贴,也来自各位缴纳的费用。”
赵五光做出一副努力巡视的模样,说:“为了大伙儿在这桃源集上定定心心地交易,我们稽查队可是一刻也不能放松哦!一整天不吃不喝,也不能像大伙儿一样,好好地逛集,拿点津贴,不过分吧?”
赵五光话音刚落,忽听远处响铃,他马上带人直冲过去,问了一圈,“哦,原来是摇铃试试呀!您放心,管用,绝对管用!”
看见赵五光这么卖力,来桃源集的人纷纷掏钱,付了摊位费。即便是在其他市镇,在集上摆摊也是会有些费用的,而且往往不会像桃源寨这里这样,明码把费用标出来。有可能会看人下菜碟儿,外乡人收费收得贵些,也有些地方会有地头蛇收点保护费什么。
百姓对此原本也有预期,但见到桃源寨这里又能一项一项地掰扯清楚,往外掏钱便更爽快些。
这一次,金融办的“流通券兑换处既辨伪处”成了最忙碌的地方。
有人拿着流通券来问:“这个能替我换成铜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