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宪却轻轻牵了他的手,温和地道:“先不忙。今日原本约好了要去——那两处的。”
贾放一想,确实如此,信的事,倒可以先放一放,反正从他这里送信到京中荣国府,不过是片刻功夫的事。今日送去的书信,贾代善他们一样是明早收到,倒也不必急于一时。
“话说,我想这两处也确实应当想个代号,称呼一下,就像你那‘滴翠亭’似的。怎么样,有想法吗?”
水宪一面走一面问,当初他听说了“滴翠亭”在桃源寨实际并不真是一座亭的时候,就曾对此大加赞赏。
贾放想了想,道:“这简单,一个叫‘凹晶馆’,一个叫‘凸碧山庄’。”
水宪一听,便觉新奇:“‘凹凸’两个字,倒是极少入诗文……但你用来描述那两处的地形,倒也贴切。”
贾放被夸,悄悄地吐舌头,心想他这又是师她人之智,按《红楼》原书上所述,这两处大观园里的地名,是林妹妹想出来的才是,被他提前拿出来用了。
他又想这原本该是大观园里的两座建筑,却被他抢先一步,用来命名了水宪的小园附近两处特殊地点,甚至说是特殊机构。不知将来那卷轴将会怎样算。
但眼下却完全顾不得这些细节了,水宪已经拉着他,直接穿过“桃源——小园”的通道,来到小园工业园。
他先带贾放去了冲轧车间,查看上回答应大皇子的钢制盔甲。
这时冲轧铠甲的机械车床已经改进过了很多次,制成品出来也已经非常迅速。只要钢板能够跟上,一天轧出几十套铠甲绝对没有问题。
车间主任甚至还请贾放试了试他们新制出的铠甲。贾放试了试,发觉并不像欧洲中世纪那样套个全身的笨重铠甲,这甲只有几片,保护住要害部位。铠甲上事先预留了扣眼,将牛皮绳穿过,扎紧便是。
此外这铠甲完全模拟人体的形态制成,十分轻便,不影响行动。
水宪便问:“你觉得这种能够对抗火铳的威胁吗?”
贾放摇摇头:“我对此表示怀疑。”
他对这种薄钢板还是没多少信心。这种铠甲生产出来,对于冷兵器时代的箭呀,弩呀,刀枪之类,应当是绰绰有余,但是对于火铳中喷出的那些铁砂……甚至更先进的火|器造成的危害,贾放并不觉得特别乐观。
但他没有把话说死,而是说:“我们可以去尝试一下。”
水宪也知道他一向以实验结果为准,当下命人带上几套已经完成的铠甲,和他们一起前往刚刚被贾放命名为“凹晶馆”和“凸碧山庄”的两个地方。
前往那两处,水宪与贾放先上了一座“小园”的工人们平日里用来通勤的小火车。
小园的这种蒸汽小火车与“桃源——武元”的一样无差,只不过只有一种车厢。即便是水宪和贾放乘坐,也不会有什么“专座”,以示与工人们待遇无差。工人们都很吃这一套,见了水宪与贾放纷纷热情地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