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我们前些日子在象兵阵前立下的誓言吗?”
大皇子端坐在马背上, 面色严肃,冷然发问。
他面前是麾下那二百精骑,如今还剩下一百一十七人, 也同样端坐在马背上。听见大皇子的问话, 这一百一十七人一起将右手伸出, 贴在左胸上, 坚决应道:“记得!”
其中一名骑兵声音低沉地唱道:“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一旦有人开了头,大皇子的骑兵们纷纷开口, 一道唱着, 声音越来越雄壮。
然而大皇子一眼扫去, 见到了另外尚有十几匹骏马, 此刻正空着马鞍, 忍不住悲从中来, 眼中渐渐湿润。他忍不住抬头向天,脑海之中尽是那日在草莺谷跟前的情景——
*
仗着通讯便利,平南大营对南安王各部与象兵的动向了如指掌。表面上平南大营节节败退,但实际上,大军是按照原定计划,顺利将象兵与南安王麾下主力诱到了草莺谷附近。
但也许是一路行来太顺利,南安王生了警惕之心, 竟然在距离草莺谷谷口数里的地方扎营,而且看架势是想要分兵。
南安王一旦在此扎营, 并向四面放出探子, 又或是擒住当地乡民当向导,草莺谷的秘密很快将不再是秘密。平南大营的布置就将全部落空,并且在南方十州人口稠密的腹地面对叛军的挑战。
这时候大皇子站了出来。他深知此时只有他是一枚足够分量的诱饵, 于是他带上从西北边军一直跟随自己到此的二百骑,在叛军还未站稳脚跟的时候纵马而出,在象兵跟前挑衅。
当看见大皇子的旗号,叛军那里果然动了。果然如大皇子等人所期望的那样,从阵中跟出来的,是南夷的象兵。
这些象兵的坐骑都是成年的公象,象牙既长又尖,明晃晃地亮着。每头公象身上都驼着一个方形类似箱子的坐笼,坐笼里是两到三名不等的象兵,一人负责操控大象,另外一到两人则手持长矛与弓箭,不断向眼前的敌人发动攻击。
大皇子为了诱敌,一度来到了距离象兵很近的地方。二百名身穿深色战袍的骑兵,与座下毛色光亮的骏马们一道,与眼前那些庞然大物们静静对峙着。
忽听象兵那里,一名头领模样的人叽里咕噜地说了一会儿,象兵开始前进。这些庞然大物们,开始时看上去只是闲庭信步,后来渐渐奔得兴起,开始全速狂奔。领头的一头背上的象兵从象背上立起,指着远处大皇子所领的骑兵,口中叽里咕噜乱叫一通。
大皇子久经战阵,面色不变,待到象兵奔近之后,方才命自己麾下二百名精骑开始后退。
他也是艺高人胆大,亲自押后,带着麾下骑兵走走停停,每每等到那骇人的战象就在身后不远了,才催马紧赶上几步。而他面前就是流莺谷,三面环山的山谷,谷中地面柔软,多有表面覆盖着植被的沼泽,稍不留神便陷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