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晃而过,便到了这一年的中秋。

因国孝家孝两重孝,这一年的中秋哪怕是心无忌讳的荣国府也过得极低调。好在这一年的中秋过后,那位久经世俗的刘姥姥上门了。

刘姥姥的到来给整个荣国府后院增添了一份热闹,也叫姑娘们对外面的世界多了一份认知。

楠笙对这位刘姥姥很有好感。

主要还是因为原著中她不计万难救助巧姐儿的事。

这样一位久经世事,人情练达又知恩图报的老人,值得世人尊重的同时,也应该叫闺阁姑娘学学她的为人处事和豁达。

黛玉虽然不认同楠笙的话,却极听话的按着楠笙的要求观察着刘姥姥。

她觉得刘姥姥蠢俗的同时,也在不停的通过各个角度去想刘姥姥行为后的意义。

虽然仍旧不喜欢刘姥姥,但像是母蝗虫这样的话却不曾说出口。

心高气傲,不懂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千金小姐,世家小爷们自然瞧不起刘姥姥这种比家仆还要低俗的献媚蠢俗样子。

没看过原著的人,或者说活在当下的人只能看到刘姥姥为了五斗米曲意奉承的样子。但看过原著的人,都知道刘姥姥是什么人。也因此楠笙和黛玉对刘姥姥正好持两种观点。

不过哪怕如此,黛玉在见到楠笙极大方的将一些文房四宝,衣料尺头赠与刘姥姥的时候,也收拾了不少东西叫人给刘姥姥送去。

有楠笙和黛玉的大手笔,旁人自然也不甘落后的慷慨解囊。弄得刘姥姥这一次的贾府之行比原著中的收获丰厚了十倍不止。

越岩利用元春将贾宝玉收拾了几年,虽然贾宝玉仍然看不出来是否有状元之才,但却已经少了许多可以参与各种风花雪月活动的时间了。

就好比这一次的刘姥姥来大观园,宝玉也不过跟着玩了大半天就回去写作业了。也因此那刘姥姥讲的各种奇葩故事到是少了宝玉这么一个忠实听众。

也蛮可惜哒。

因宝玉住的远,刘姥姥这次喝多了虽然仍旧进了怡红院,但却不再是宝玉的院子。到是因为宝钗治下甚严,没在怡红院里闹出什么事来。

也不知道是贾家的规矩向来如此,还是惜春真的对自家老子的过逝少了几分悲伤。宴请刘姥姥的时候,惜春也参加了的。

虽然不是全程都在,却也改变不了她在这种时候参加宴席的事实。

楠笙和黛玉对视上眼,心里竟然都极为平静。

尤其是黛玉,她发现她不但跟外祖母等人生疏了,跟贾家的这些姐姐妹妹们也生疏到了极致。

因心中对亲情的极致渴望,也让黛玉对守孝这种事情更加的看重。她想,若是以前如果惜春这个样子,那她应该会说些什么。如今竟是半点不上心了。

刘姥姥的来来去去,也给大观园里的姑娘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世俗教育。

原来在她们看来的只有区区二两银子的月钱放在外面竟然可以办很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