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后摆摆手:“有皇额娘护着,我的日子其实也不难熬,就是想家。要说不容易,皇额娘是真不容易,刚开始先帝因为董鄂妃动不动就忤逆皇额娘,后来皇上年幼,她为了皇上操碎了心……”

这话元春没法接,其实她觉得顺治要说能有多爱董鄂妃也不一定,要不然他也不会跟其他女人生孩子了。

他就跟现代那种叛逆的孩子一样父母不让干什么,他就偏要干什么。太皇太后不喜欢董鄂妃,他偏就要宠着……说白了就是惯坏了,打得轻。

到了木兰围场,蒙古各部的福晋,还有嫁到蒙古的公主郡主和宗室格格都来给太后请安。

作为太后身边的红人儿,元春收礼收到手软。太后让她收:“她们给你就收着,将来当嫁妆。”

不光如此,每次跟那些福晋聊天时,皇太后都要夸元春:“我们家元丫头聪明又能干,将来要是嫁到哪家,绝对是管家理事的好手。不过哀家还是想多留她几年,要是嫁的远了,怕见不到想她。”

那些福晋都是人精儿似的,太后这姿态明显就是想在科尔沁给这位贾女官挑个合适的夫婿。

这个贾女官出身国公府,被太后当成眼珠子一般疼爱,这份殊荣,就连那些公主格格都没有。

那些族长福晋难免就有些意动,贾女官的出身,庶子娶来当福晋也不算委屈。

她们觉得不委屈,太后觉得委屈,庶子也配娶她当成亲闺女、亲孙女一样疼爱的元春?

老太后把元春嫁到科尔沁,是想让她有个好归宿,结果娘家人啪叽一盆冷水浇过来,她心里凉了半截。

私下跟桂嬷嬷惠嬷嬷抱怨:“哀家倒是想左了,科尔沁好是好,但离京城到底太远了,万一元丫头受委屈了,哀家鞭长莫及啊。

元丫头还是留在京城吧,离哀家近一些,谁敢让她受委屈,哀家直接就能把他收拾了。”

桂嬷嬷笑了笑:“千好万好能有咱家阿哥们好?元春的出身做不得嫡福晋,侧福晋还是不委屈的。”

太后犹豫了一会儿:“再看看吧,左右元丫头还小,不着急,哀家不想委屈了她。”

惠嬷嬷私下跟桂嬷嬷叹道:“娘娘对元春这丫头是真好。”

桂嬷嬷点点头:“娘娘是把元春当自己闺女来疼的,元丫头遇上太后是她的福分。就连以前的九公主都比不上元丫头在太后心里的份量。

上回娘娘还跟我说呢,就觉得元春合眼缘,要不是碍于身份,怕给万岁爷添麻烦,她都想认元春为义女。”

打消了把元春嫁到科尔沁的想法后,太后对于接见各部族的福晋们也就兴致缺缺了,除了娘家人来拜见她见了之外,其他的都给打发回去了。

到了木兰,元春每天都要去马厩看大黑,牵着它出去跑一圈放放风,每次走的时候,大黑都得给她来一场十八相送的戏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