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她承认两人的性子差不多,比跟老九合适,但对比一下董鄂氏,她没法不让自己多想。
贵妃看出宜妃的意思,放下杯子笑道:“你啊,别身在福中不知福了,我觉得那个董鄂氏也不错。老九也是皇上的儿子,同样的错误皇上怎么会犯两次?”
彭春跟董鄂七十是堂兄弟不假,两人的父亲并不是特别的和睦,父辈不和连带着小辈的关系也不是特别亲密。彭春的两个女儿都跟六阿哥纠缠,嫡福晋侧福晋来回换,七十还因此跟彭春吵了一架,两人不欢而散。
据说就因为彭春的不作为让董鄂氏一族的姑娘嫁人艰难,七十为了女儿都求到皇上面前去了。他家的姑娘规矩应该是没问题的。
宜妃叹气,她摊手,“道理我也懂,撇开彭春,这董鄂氏规矩礼仪确实没得挑。就是老九那,唉”老九听到董鄂氏三个字就烦,还有太后那边,对董鄂氏一族都没有好感。人家姑娘并没有做错什么,为此不被上边待见,她也觉得挺冤枉。所以,如非必要她真不想看这姑娘走进这个泥窝。
石榴放下手里的红枣茶,拿帕子擦擦嘴,“娘娘心善,这董鄂氏若是嫁过来那也是她的福气。九弟只是没跟董鄂氏相处,我猜若是他们相处一段时日,九弟肯定会喜欢上董鄂氏的。”
别人不知道,她可是知道的,这位董鄂氏可不简单,谁会想到堂堂董鄂家的姑娘居然敢抛头露面做生意呢。
要说董鄂氏做生意,那还要从当年六阿哥犯下的事儿说起。皇上虽然饶恕了董鄂氏一族,只处置了彭春一家,但整个董鄂氏一族并不是没有影响的,罚俸的罚俸,丢官的丢官,尤其是跟在彭春屁股后面的,基本都丢了命。
彭春没了,一些人心里不顺觉得自家真是倒霉碰到这样的一个族人,彭春他们不能怎么样,就把七十当成了出气筒。
董鄂七十这人倒是不错,至少事情看的明白,处理的也清楚。
他并没有一味地跟那群人争吵,而是先给他们讲道理。若说被彭春连累,肯定是他家被连累的最狠。他给那些人讲明了自己的难处,告诉他们冤有头债有主,若人人都跟他们一样,日后出点事都找近枝的麻烦,干脆就别要兄弟了。
几句话说的对方面红耳赤。随后他又说知道他们是真的艰难,他愿意以自家的名义资助。
注意,是以自家的名义,跟彭春没关系。
董鄂七十的这个做法让石榴很是赞赏,就是他的这个决定,几年下来,董鄂氏一族虽不敢说为他马首是瞻,但有一个算一个跟他家的关系都比较和善。
他家也是被罚了不少银子的,自家生活都困难,怎么还能拿银子去接济族人。董鄂七十的夫人为此没少跟他吵架,等后来得知他这么做缘由,也不吵了。
董鄂氏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打理她额娘的嫁妆铺子,赚钱的。
如今董鄂家明面上依旧清贫,日子过的不好不坏,实际上只嫁妆银子这位董鄂姑娘就给自己攒了十万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