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册封皇贵妃的圣旨晓谕六宫,引得各方震动,她们这才恍然。

宜贵妃不蠢,她聪明着呢。

以侍疾之故晋为实际上的后宫之主,这笔买卖很是划算。这般想着,那些与云琇结怨的嫔妃,竟也没什么酸意。

皇贵妃又如何?很快就要成太妃了,且她回不回得来,还是两说。

后宫不甚平静,前朝亦是涌动着暗流。正逢各地的官员回京述职,其中更有简在帝心的江宁织造曹寅曹大人。

说是回京述职,实则等闲见不到皇上,遑论如今皇上御驾亲征的途中患了重病。朝臣们心下有数的很,若是皇上驾崩,国不可一日无君,而今储君已立,继位的只会是太子爷!

于是太子就成了香饽饽。

可香饽饽如今不在京城,听说得了皇上诏令,几日之前,太子爷便奔赴热河了。

大臣们寻不到人,心道这也无妨。

很快,毓庆宫热闹了起来。数不尽的牌子往宫里递,王妃郡主命妇,十个里边有九个想要求见太子妃。

她们全是瞄着太子的后院去的。

侧福晋为先,退而求其次便是格格。人人都想争得一席之地,过不了几日,指不定就一步登天成了宠冠六宫的娘娘!

静初揉了揉太阳穴:“今儿又是谁?”

贴身嬷嬷替她揉着肩膀,低低地答:“江宁织造曹寅的夫人,李氏。”

静初神色一顿,不由自主忆起那日,太子不小心同她说漏的话。

她喃喃着道:“……聚宝盆?”

第159章

贴身嬷嬷听得不甚明晰,压低声音再问了一遍:“太子妃娘娘,可要召见?”

早在册封太子妃之时,康熙便下旨让静初帮着协理宫务,叮嘱温贵妃手把手地教上一教,也好叫永寿宫减轻些琐事负担。像这类递牌子请安的命妇,见或不见,全由她做主。

热河传来圣上身患疟疾的噩耗,宫廷笼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于温贵妃来说,她忧心皇上的病,更忧心云琇的安危,暗地里不知埋怨了多少回,却还是刀子嘴豆腐心,麻利地照料起五、九、十一阿哥的起居。

这样一来,温贵妃一天有半数时辰操心阿哥们,半数时辰跪在佛堂为皇上祈福(实则为了云琇),对于宫中诸事,着实没有多少精力看顾了。

静初看在眼里,主动接过担子,操持宫务的手法由生疏到熟练,不过短短几日而已。太子妃处事公允,贤德的声名渐盛,得了内廷外朝一致称赞,使两位太后大为欣慰动容。

可就算再贤良、再公允,遇上源源不断想要攀高枝的、成日窥视太子后院的,静初也是烦不胜烦。

管着偌大一个摊子,哪有闲工夫同她们耗。何况胤礽与宜额娘远在热河,她成日吃不好睡不香,没有俊颜在面前晃,只觉满心恹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