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惜朝为此还拒绝了傅宗书整治倪御史的好意。
但不收拾倪御史,不等于顾惜朝能坦然接受朝中那些所谓清流忠臣,以清、忠之名,行那样绝人前程、偏偏于国无用之事。
顾惜朝泥潭辗转,他更认可只要最终是好的,过程不需要太讲究手段的行事方式。
对于目前的顾惜朝来说,傅丞相就是那个或许不择手段、却真正能行利国利民之举的,诸葛神侯、倪御史之流,却是或许自身清正,却于国于家无用,反而还往往要碍于清正二字、妨碍了利国利民之举的家伙。
就连那阴谋者,能想到那般方式算计傅丞相,不也正因着朝中还有诸葛神侯之流的缘故吗?
若没了这些碍事的,由得傅丞相掌握朝堂,又何必担心什么阴谋陷害,又何必他颠覆连云寨、追杀戚少商?
只是诸葛神侯到底三朝元老,轻易是请不出朝堂的。
偏偏铁手自己撞了上来。
要知道顾惜朝追杀戚少商,傅丞相也是在皇帝那里过了明路、得了圣旨,要清除叛逆贼匪的。
铁手那事儿,说是讲义气,其实却是抗旨。
为叛逆贼匪抗旨者,同罪论处,也不算冤枉了。
当然,顾惜朝没指望能用这个罪名弄死铁手、更不敢指望能凭这事儿弄死诸葛神侯一脉。
他也并不想要他们死。
拘泥清正者固然可笑,但也确实有其可敬之处。
只要他们能别碍事,顾惜朝还是很乐意敬他们一敬的。
只要铁手这事,能叫诸葛神侯一脉不碍事、哪怕只是不那么碍事,顾惜朝愿意敬着他们。
就是戚少商
如果戚少商能念着和晚晴的旧日情分,能因着扛得住那背后阴谋之人的诱导,不予傅丞相碍事
虽说顾惜朝已经不可能与之议和,但哪怕从此多个仇家窥视,顾惜朝也不介意将其放归江湖。
以上,于顾惜朝而言,都只停留在脑洞阶段。
查证、实施、根据具体实施情况调整
要达成目的可能还要绕很长一段,也许连最终目的都可能顺势偏移。
现实是现实,脑洞只是脑洞。
没有付诸行动、也未宣诸于口之前,脑洞原本应该是生物最基本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