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这事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现在没几个人记得,那时候,楚王一度就是宗室里面的笑话。

但是,没用又如何,人家就是比其他人活得长,而且活得滋润。

只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楚王如今年纪也不小了,他在圣上那里也没什么存在感,等到他过世之后,嫡长子袭爵,其他的儿子,能混个什么样的爵位,就得看上头的意思。尤其,楚王府人丁繁盛,府里头大大小小的主子加起来,已经超过了百人,就算是楚王再能敛财,给家里的儿女结亲的时候,也是借着宗室的名头,找的多半是有钱的人家,但是这么消耗下去,也的确有些吃不消。加上嫡长子只能继承一个郡王爵,其他的嫡子顶多就是一个国公,至于庶子,就得看运气,到了孙辈,就有很大一批要自个自谋生路了。

因此,楚王也琢磨着要给自家儿孙找一条出路,正好圣上要给准太子选伴读,楚王直接选了自己嫡长子一脉的重孙,算是表示,宗室里头,我这把没用的老骨头,就站在圣上你这边了。

另外一个就是乐成公主的儿子,跟徒景瑞当年一样,乐成公主当年在宫里头也就是个小透明,而尚主的江澈身份也尴尬,江家也是开国勋贵,祖上也是封侯的。江澈的生父就是这一代的宜春侯,原本这个侯爵之位是轮不到他身上的,但是,江澈的伯父头一次跟着父亲上阵就战死沙场,只留下一个望门寡的夫人,世子之位就轮到了这一代宜春侯身上,宜春侯兼祧两房,为此还娶了两房妻子。江澈是大房夫人所生,按理说,他才是继承爵位的人选,但问题是,他是次子,大房夫人也,也不为宜春侯所喜,因此,最终宜春侯选择的世子是自己的长子,江澈在家就有些尴尬!

他生母对此愤愤不平,因为他礼法上头的父亲应该是那个大伯,所以,这个爵位应该是他的。江澈对此倒是不甚在意,他又不打算从军,而是准备走科举之路。结果即便是这样,他名义上的二叔还有那位兄长也容不得,最终他考上了秀才之后,家里就不许他再考,后来在祖母的安排下,他尚了当时并不受宠的乐成公主,搬进了公主府,与宜春侯那边只剩下礼节上的往来了。

乐成公主与江澈夫妻恩爱,前面好几年,都只有一个女儿,急得乐成公主都打算给江澈纳妾了,最终江澈却是拒绝了,后来乐成公主又生下一子,也就是这回被带进宫来的江殊。

作为公主之子,其实也没多少努力的余地,公主的孩子,女孩子看情况,会被册封成县君或者是乡君,而儿子呢,没有特别的恩旨的话,一般也就是一个轻车都尉就打发了。公主去世之后,公主府会被内务府收回,公主的私产可以被儿女继承,其他的,可还都是皇家的。自个丈夫只要宜春侯这一系还在,江家那边几乎不可能给他什么臂助,乐成公主先帝的时候就不受宠,若是这个时候不出头,那么,自个儿子将来总不能就靠着一个轻车都尉过日子吧!

因此,听说当今要给太子选伴读之后,权衡了一番利弊,乐成公主就下定了决心,想办法走了宗正的路子,将自个儿子的名字报了上去。毕竟,公主之子也是宗室,就算是将来太子靠不住了,那么,顶多也就是继续回去吃自己罢了,总不能还另外问罪吧!但要是站对了立场,那么有个从龙之功,江殊就能有个光明的前程。

第14章 (大修)

剩下三个名额就都是文官家的,分别是国子监祭酒苏轲的嫡幼子苏燮,户部尚书张淳老大人家的长孙张奕,还有一个是礼部侍郎唐知白家的幼子唐简。

这般配置,文武宗室外戚全部配齐了,而且都是其中一流甚至是顶尖的出身,可见圣上对嫡子的拳拳之心。

徒景瑞带着这么个豪华阵容进了宫学,迎面而来的就是徒景平嫉妒的眼神。

徒景平不得不嫉妒,跟徒景瑞比起来,他毕竟要大个四五岁,自然早就懂得很多事情了。

徒景瑞自个还没搞清楚太子什么样的概念,徒景平已经知道了。太子就是储君,在兄弟们之间,太子是君,他这个做兄长的就是臣。问题是,凭什么呢!

慧妃在这个过程之中,给了徒景平许多错觉,如今中宫无主,后宫里头,位份最高的就是慧妃,甚至朝中还有人鼓吹里慧妃为后。民间虽说少有妾室扶正的,但是在皇家,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慧妃乃是侯府贵女,又是先帝赐给当今的,早早就有了身孕,为圣上添了子嗣,她自然有资格角逐那个位置。

只是,之前慧妃的许多小动作让圣上不满,要不是看在勋贵还有徒景平这个长子的份上,圣上只怕都要直接降了慧妃的位份。因此,对于这些立后的折子,圣上都是留中不发,还将婉嫔提了起来,封了婉妃,让婉妃和慧妃一起协理宫务。

慧妃脾气并不好,原本跟着自己的跟班一下子跟自己平起平坐了,她如何能咽的下这口气。问题是,婉嫔在家的时候也是娇生惯养的,她生得其实很符合当今的审美,只是运气不好,只生了一个女儿,但是她如今年纪也不算大,并非没有生育的可能性。尤其是,圣上对皇长子并无另眼相看的意思,因此,婉嫔自然也起了心思,而圣上抬举她,为的就是让她跟慧妃打对台,若是她依旧跟慧妃站在一条线上,圣上未必会将她打回原形,但是能抬举她,就能抬举别人,她可不希望自己再活成那个低眉顺眼,唯唯诺诺的样子。

慧妃在婉嫔那里受了气,偏偏婉嫔如今位份并不比她低,她对婉嫔没办法,等到徒景平去她那里的时候,就对徒景平一个劲的抱怨。

小孩子的三观都是大人培养起来的,慧妃这般,自然让徒景平也觉得圣上不公,自己居长,才应该做太子,做皇帝,如今瞧见徒景瑞的排场,愈发酸溜溜起来。

只是徒景平要面子,因此,只是冷哼了一声,便不再去看徒景瑞。

徒景瑞对这个兄长也不是很熟,他照例行了一礼之后,便带着一干伴读坐了下来开始温书。他之前跟着皇后完成了初步的启蒙,这会儿对于读书,还是有些小憧憬的,因为按照圣上的说法,等到读过书,出了宫学,才算是大人了。

徒景瑞在失去了皇后之后,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成长了起来,他开始知道向着圣上示弱,另外,在皇后留给他的那些心腹的教导下,也开始学着对伺候的人恩威并施,叫他们不敢小觑自己。

在这方面,徒景瑞觉得自己做得还不错,却不知道,如今慈父之心爆棚的圣上,三五不时便要招了伺候徒景瑞的宫人过去,仔细询问徒景瑞的生活起居。圣上这般上心,下面的人哪里敢怠慢,徒景瑞就算是没了生母,圣上对他也是格外不同,何况,徒景瑞即将被册封为太子,给太子,下一任皇帝做奴婢有什么不好,难不成反而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投靠别人?

总之,徒景瑞最近一段时间还算是过得比较顺心,这也让他明白了权势的重要性。他就像是一个刚刚离巢的幼鸟,在仔细试探着周围的环境,并且根据环境的变化迅速成长起来。

这么多伴读之中,徒景瑞最熟悉的自然是顾衡,顾衡是他的小舅舅,之前也是经常进宫的,比起几个兄弟,反而是顾衡跟他相处时间更长一些。顾衡比他稍微大一些,平时也成熟一点,因此,徒景瑞对顾衡甚至有一点依赖。

顾衡对于在宫学上课其实是有些不爽的,他不反感上学,但是比较反感在一个规矩比较森严的地方上学,尤其还是作为从属的身份。

做伴读并不是什么好差事,也就是太子的伴读出身都比较高,那些先生心里都有数,因此,只要不是真的有什么坏心眼,他们都不会跟几个孩子计较。但是在宫学待得时间长了,你若是还不能适应,做先生的就要拿戒尺了。

像是徒景平,他擅长的是兵事,喜欢舞刀弄枪,骑马射箭,在学问上头,徒景平只能说是一般,他对此兴趣不大,毕竟,做皇子的,四书五经念得再好,也不能去参加科举,在这样的情况下,徒景平难免在一些课程上头有些懈怠。加上徒景平的伴读也是出身勋贵,虽说不是那种顶层的勋贵之子,在家的时候,也是娇生惯养的,对于读书兴趣也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