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承明忙完兵器工坊的事,早早的带着人就来了庄子。
如今,五娘这五亩稻子,是辽东最要紧的东西。
王府的幕僚先生,家将,侍卫,还有这辽东的不少官员,能将稻田围两圈。
“产量如今还不得而知,但是瞧着稻穗,竟然也不比江南差。”几个先生低头看谷穗道。
五娘点头,杂jiāo水稻出来之前,南边种稻子,也是只种一茬。生长周期差不了多少。
“能否推广?”又有人问到。
五娘想了想,“推广倒是没有问题,但也要考虑因地制宜,不要急于一步到位。倒是在玉米和番薯上,多下些功夫推广。这东西没环境不怎么挑剔,产量相对较高。只番薯一项,推广开来,至少辽东再也不用担心饿死人了。”
辽东大部分还是以糜子高粱作物为主的。
甚至是冬小麦,chun小麦,种植的都不算多。
五娘觉得这要是想推广开,并不是难事,只要看到好处,自有百姓想要效仿。这些地里的活计,庄稼把式比这些读书的夫子们知道的要多的多。
庄稼的地的另一边,作为蓄水的池塘,林雨桐也叫人栽种了莲藕养了鱼。甚至放了虾苗蟹苗。也专门叫宋承明买了会伺候这些东西的下人,如今,莲蓬长的正好,下也能吃了。螃蟹中秋的时候吃过一回,现在也还有。
五娘叫人准备吃的,来了这么些人,得开好几桌。
“你净知道给我找事。”五娘抱怨宋承明,可也知道他是好意。他是想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自己对于辽东的意义。
权势和威望不可能按着身份的高低排列。这都是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才德的。
宋承明陪着五娘往庄子上正堂去。
他边走边看五娘的脸色,“这几个月下来,可是黑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