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黎想着,尚云霓她们被裴秀儿压的死死的,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时,她便听到隔壁有两个穿着儒袍的少年正在激烈的讨论一道题,他们各自坚持着自己的答案,片刻两人就闹僵了。其中一人站出来,要大家评理:“今有一题,平县有一饭舍,其内规定两人共一碗饭,三人共一碗羹,四人共一碗肉,一日下来,妇人共洗了六十余五只碗,答,这间客舍,一日共接待了多少位客人?”
众人听着,一人道:“这不就是一道算术题么。”
“是算术题,但是最终答案我与他起了争执,席间各位可有擅算者?”
其他人纷纷暗算了起来。
姜黎闻言,手指沾了几滴酒水,便在桌上验算了几笔,不多时便有答案。
尚云霓凑过来,小声道:“阿黎,你也会么?”
她点头。
这就是个简单的方程题,验算方式就有好几种。
在尚云霓不解的视线里,姜黎挑了一种最简单的解释道:“两人共饭,三人共汤,四人共肉,其中二三四的最小公倍数为十二,假设十二人为一组,每一组供应的便是六碗,四碗,三碗,三组共用十余三碗,又因妇人共洗了六十余五碗,便是有五组客人,每组十余二人,那么便可算出,一日之内,客舍共招待了六十人。”
尚云霓听得稀里糊涂,到最后,她根本什么都不知道,只是一个劲的点头。
盯着姜黎的眼睛都满是崇拜之色。
姜黎说完,旁边就有人问道:“你会算术?”
她转头,发现是那名年纪轻轻的儒袍学生。
他像是发现了了不得东西,忙把与他争执的人喊过来,凄切道:“这道题目,你我尚且为难,却被一个姑娘轻轻松松的解了出来。”
那人不信,便又问了一道题。
姜黎照葫芦画瓢用方程式解了出来,对方这才心服口服。连着问她师从何人,读过什么算数文章。他们问题之多,都要把姜黎的祖上三辈问出来了。
尚云霓给她解围道:“都起开,挤在一起热死了。”
那两人知道她的身份,不敢造次,便是再想追问什么,也碍着尚云霓背后的家世,暗自退了回去。只是依旧频频朝姜黎望来,小声议论着。
姜黎感激的看了她一眼。
尚云霓趁着无人注意,压低兴奋的声音,与她说道:“阿黎真好,你刚没看到沈三哥和王二哥他们的目光,我好久都没有见他们露出那般惊讶之色了,可见阿黎厉害,我等自愧不如。”
姜黎宠辱不惊,心里不觉得自己有多厉害。
这种题目放在后世,就连小学生都会解答的应用题。
可能这就是她生在后世的优点吧。
她所知道的这些,也都是前人不断积累总结出来的知识,并不能让姜黎生出什么优越感。因为在她曾经的那个时代,拥有更多不可思议的东西。
姜黎解开了这道算术题,湖心亭这些世家公子也都纷纷注意到了她。
裴秀儿也在打量着姜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