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另一桌, 坐着几名身着儒服, 像是大官府内门客的中年男子,在讨论朝廷颁布的某项政策在民间的施用结果。

这些人大多是有官职在身,但都处于并无实权的尴尬位置。

他们腹中有学问,却又当局者迷, 只能埋没在人才辈出的当今,纵是胸中有才而大多不能施展的郁郁之人。

她看了一圈, 最感兴趣的还是一群书院的学生。

这群少年郎生机勃勃, 言辞有趣,围着不光讨论诗词, 还有算术。

姜黎既会这个, 所以多关注了些。

许是她偷听偷看许久, 被这群学生发现了,其中一人转身道:“看你站了许久,难道也想参与进来?”

他言辞多有不屑, 实在不信她会算数。

加上女扮男装的姜黎太过娇柔,失了男子气概,实在让人不喜。

而且,要知道当今时代学问多有传承,而算术不同别的学问,就算是有好学者,身边没有师长从旁指点,也是难于理解。

姜黎闻言,笑而不语。

她负着手走过去,看着宣纸上,这些人正在验算的一道题。她刚才便在一旁听着,这会儿在这群骄傲的莘莘学子面前,神色如常的就把答案说了出来。

果然,一开始这些学生是不信的。

接着,他们埋头苦算,当结果出来,果是她所言,俱都有些惊讶。到这时,他们看姜黎的目光,才变得和善些。

感受着这群学子的目光,她突然感慨,果然不管何时何代,掌握一门学问究竟有多重要!

“阁下如何称呼?”

这时,便有一名相貌堂堂的青年站了起来,朝她作了一揖。

姜黎想了想道,“我姓姜。”

那人应道:“我姓邓,单名池。”

“不知姜兄师出何人?或者,你在哪个书院读书?”见她踟蹰,邓姓青年温和道:“姜兄若是不想回答,也不用勉强。”当下,他扬声道:“小童,再添一张椅过来。”

一品楼的青衣小童抱着椅经过姜黎时,连看也没多看姜黎一眼。

如常道:“公子,请坐。”

姜黎扬唇,觉得此子不错。

她收回目光,便学着男子般作态,一撩衣摆,在这群学子中间坐了下来。

一个下午,姜黎都和这群学生混在一起,讨论学问。

她除了算术别的都不太懂,很快这群学生就发现了,也有人问她的算术是跟谁学的。她便说是幼时在老家遇到一名隐士,跟着隐士学了一二,这些人便信了,各个长吁短叹,恨自己没有她那么幸运。

是了,她算术那么厉害,定是和大学问者学习的。

是以,姜黎的话,在场的学生们并无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