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页

赵安对于90年代的房贷利率还是有所了解。为了刺激经济的发展,80年代末期个人贷款就已经出现。

但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对于这种提前消费的态度十分谨慎,所以对于利率的设置相当之严格。

虽然20年后的人们一直在抱怨着房贷的可怕,但事实上贷款利率一直在下降,更别说 96年最为夸张的15。

晚上回到家后,赵父还在对于贷款利率愤愤不平,贷款利率百分之十几,而存款利率只有一半。这还是赵安他们家的钱全部存成定期的收益。如果是活期的话,恐怕只有一个零头。

“爸,你这么想。我们家至需要贷款七八千,按照我们家的收入最多两年就全部还清了。利率平均下来每个月也就100左右,比租一个商铺便宜啊。而商铺买下来之后就是我们自己的了,我们家在蓉城也就有房产了。”

“那我们再攒两年,等钱够了再卖好了。”

赵父还是不愿意贷款,而赵母也在一旁频频点头,显然两个人对于贷款这件事都很抗拒。

赵安也理解,老一辈的华夏人,特别不喜欢贷款。总是把贷款与欠钱等同,只要身上背负着贷款心里不踏实,更加倾向于攒钱全款购买。

这种观念一直盛行到当然人们发现自己的储蓄增长完全跟不上物价增长的时候,才逐渐发生变化。

还好赵安对此早有准备,一方面他提前搜集了很多相关信息,另一方面今天去银行的时候也故意当着赵父的面咨询了很多问题。

“爸妈,你们看现在的房价涨得多快啊,你看去年那几个商品房小区的价格……你们再看看现在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