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页

一些拥有上百公顷的大农场所需要的不过是聘用几名职业的农活工人即可。

而且这些农场主根本不用考虑农作物、肥料、技术选择的问题,会有在专门的农业公司为他们规划每年的种植作物,并且提供肥料和种植指南。

除非整个国际市场有巨大的变化,否则这些农场主属于旱涝保收的状态。

与同行大部分考察代表们的惊讶与赞叹不同,赵安早就了解过更深层次的制度问题。

在如此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背后,是更加科学、系统化的农业、商业体系。

现在灯塔国的农业市场中,寡头效应已经十分明显了,寥寥几家大型企业掌握了国内80以上的销售渠道。

同时,他们的手中也掌握了目前世界上最优秀、最高产、最抗病的种子,还有各种高级的饲料、肥料、器械、生产技术。

根据西方国家的专利法制度,如果未经许可,农场主不能使用这些种子与技术。

大公司们当然不会直接公开售卖种子,只会向签订协议的农场主提供相关物资与技术。

如果不依附于这些大公司,单凭普通种子、技术根本无法在市场上与大公司的进行竞争,更别说这些大公司本来就掌握了绝大部分的销售渠道。

这导致了超过90的农场主被这几家公司所控制,哪怕他们空有土地这一生产要素,但事实上依然属于被剥削、被控制的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