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家公司都有宣传部门,主要负责产品、形象、广告宣传等问题,毕竟这个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
但是很少有公司的宣传部像食安公司一样惊险、刺激,宣传部门都已经习惯自家老板或者公司时不时就成为一个新闻的主角。
绝大部分的时候并不是赵安的本意,然而树大招风。有的食品公司想借助食安的热度,有的媒体只是单纯想借助赵安的人气,一定要强行带上他们罢了。
公众人物的确能够拥有一定的影响力,然而同样也处于枷锁之中。赵安并不愿意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被过分解读,不得不加强了宣传部的建设与职能。
如何应对各种舆论风波、如果树立正确的导向,食安宣传部早就驾轻就熟。更何况他们现在做的一切不过是顺水推波,很快就把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相关法规之上。
当然这件事仅仅有社会舆论没有办法达到赵安想要的结果,和当初“三聚氰胺”又有不同。
当时已经有奶产品的相关标准存在,只不过是20多年前制定的标准,具有落后性。
哪怕赵安不插手,要不了多久国内的各项食品标准都会尽快于国际接轨,与时俱进地修改产品质量标准。甚至最后由华夏奶业协会组织制定的行业自律标准根本就不属于法律的范畴。
针对于校园儿童餐饮供给是一个全国范围的问题,而且现阶段国内根本没有任何法律依据,必然是从头起草并且设立法律。
根据法律的规定必须由全国代表或者相关部门在大会上提出立法建议,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
如今的赵安已经是企业家代表,同时赵父赵母,乃至赵安认识的很多代表都愿意在立/法建议书上签字。赵安自信自己能够筹齐规定所需的50个代表签名。
但赵安知道立/法的阻力会很大,只有民间意见的话,很难进入正式立/法环节。所以他要尽可能做好前期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