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是不想喊娘家人过来帮忙,而是娘家俩个侄子跟着舅家亲戚南下打工。娘家那头缺少两个壮劳力,自己都忙不过来,又哪有空来帮她干活。
赵树新摇头给钱满枝算账,请人要多少工钱,秋天收获又能赚多少钱。他算完之后才发现,请人根本不划算,特别是稻谷不值钱,收粮的人都压价。
“不卖谷,我们卖米,碾完之后直接卖米,糠还能用来喂鸡和猪。”钱满枝在家里养了两头大肥猪和几十只鸡,正愁没有东西喂它们。
“谁去卖?我现在挑不起重担子,你去?”赵树新用怀疑的目光望着钱满枝。他生病之前,家里的重活都是他负责,钱满枝只负责其他农活,还真没有挑过重担子。
钱满枝也不服气,她也是天天下地干活的,重一点的担子挑不起,挑一百多斤却完全不是问题,怎么就不能挑米去卖。
“行,你想去就去,看你能不能把米卖掉。要是能卖掉,我们秋收就请人帮忙,卖不掉还是我们俩慢慢干活。秋天的雨水不多,只要老天爷给脸,多割两天也不要紧的大事。”赵树新决定让钱满枝试一试厉害,知道厉害后她就不会再喊着要挑米去卖。
第25章 卖米
钱满枝赶集的那天挑着一担米往镇上去,路上不时能遇到挑着各种农产品的乡亲,也有人和她一样挑着米。
她第一次卖米,箩筐里也不敢装多,别人的箩筐堆尖到把扁担都压弯,她的箩筐才刚刚堆平。
从家里到镇上有好几里路,哪怕是早上出门,头顶的太阳也晒得人热汗涔涔。
钱满枝走一段还得停下来休息换肩才敢继续挑走,这样走走停停,等她到集上,已经找不到好位置。
她挑着担子找来找去也只找到一个偏僻的落脚点,头顶还没有东西遮阴,只能顶着大太阳晒。
集上卖东西的很多,第一季的早稻才收割没多久,市场上很多卖新米的人,再不卖等着晚稻上市更不好卖。
钱满枝打听一下价格,一斤米还不到两毛钱,收米的人还要挑三捡四,最好的质量也卖不到两毛,倒是晚稻上市后有可能卖到两毛。
集上卖东西的人多,买东西的人也多,赶过来收米的米贩子也不少,可他们却只看,并不急着收米,连价格都不问。
钱满枝第一次出来卖米,也不懂这其中的窍门,急急忙忙挑上去问价。
米贩子把手插进米里,抓一把起来仔细观察,看完之后把米扔进箩筐,懒洋洋的喊价:“一毛五,卖不卖。”
钱满枝震惊地问:“一毛五?这价太低了,能不能多加点。”
外面市场上大米零售价都卖到两毛一,她出来之前都是打听过,一毛五她宁愿挑回去也不会卖。
“爱卖不卖。”收米的小贩嘴里含着根草,不太高兴地回答。
钱满枝挑着担子失望地回到角落,不能卖给米贩子,有人愿意零散的买回家也行。
镇上也有些人家里没有种田,需要买米吃,虽然这样的人并不多,但总有个希望。钱满枝也希望遇到这样的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