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叶澄对此一点也不意外。

因为这本的原书里提到过,宁南王这次的造反没成功,基本上没能杀掉几个重量级的人物。皇帝皇后更不必说。但是皇帝这边也同样没能对宁南王造成什么打击。

从此宁南王宣称如今的夏朝皇帝弑兄杀弟,上位不正,彻底与帝都朝堂决裂,靠着背后的几个异国,与大夏军队隔江对峙。这些都是后话了。

总之,就算没有叶澄,这场造反也是有惊无险的。

敌军退去,当天夜里,为表嘉奖,皇帝接连召见功臣。

叶澄也在其中。

皇帝对叶澄在危急关头,记得先去救下自己的嫡长子,随后又去搬救兵的行为非常感动,并感到非常惊奇:“朕竟从不知道叶爱卿还会武艺!”

叶澄淡定道:“回陛下,微臣小时候是学过武艺的,只是家父实在不喜臣舞刀弄剑。所以……”

后面的话他不必说,皇帝已经了然地点了点头。

这话没错,叶松寒小时候确实跟着人学过一阵,也确实是他的父亲后来不许他学了。不过叶松寒在武术上真正的水平,完全和他的文采成反比。

皇帝不赞同:“哎呀,你父亲就是这个脾气,太过偏颇了!文武全才有什么不好?!”

说着话,皇帝的视线落在叶澄身上,突然凝固不动了。

这位刚刚转危为安,对叶澄大加赞赏的皇帝,就慢慢皱起了眉。

“叶爱卿,你身上穿的这一件外衣,朕怎么看着有点眼熟呢?”

作者有话要说:皇上:你为什么穿我儿砸的衣服??你现在就给我解释清楚!

古代朝堂纯属架空,不要跟我较真啊。这个作者脑子不好使的。

第39章

出了这么大的事, 避暑当然不能再照常进行了, 臣子们都劝陛下立刻回宫, 再做打算。宁南王既然撕破脸皮, 下一步说不定就是大兵压境,过江攻城。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虽说之前那贼子的手段简单粗暴了些, 但道理是通的。如果皇帝真的出个好歹, 皇子们都还年幼,定然会国本动荡。到时情况就未可知了。

但皇帝拒绝了。

首先,当初围宫是有心算无心, 现在大家摆明车马,宁南王不过是靠着天险与这边对峙,皇帝不觉得宁南王真的有举兵打过来的本事。况且这行宫严格来说, 也并不在江边上。其次,叛逆嚣张至此, 举兵围宫, 裂土为王,若是他们不能即刻给出打击, 反而如同惊弓之鸟一般逃回京都,朝廷尊严岂非荡然无存?

回京也需要花时间。如今一干心腹大臣都追随在侧,行宫又有重兵防守, 正好朝廷决议,调兵遣将,与那逆贼一战。

经过商议, 众人最终决定暂留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