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
“埋在土里的?”
“不是,是用面粉做出来的。”
“面粉花?”
“……”
行吧,你开心就好。
———————————
因为今年还并为下雪,所以今日下午举行的冰戏只走了个过场。
大概类似于前世的开幕式,礼部尚书在上面巴拉巴拉讲了一大堆苏苏听不懂的话,然后又开始了一波又一波的跪拜。
然后,就散了?
苏苏只隐约知道在腊八前下雪了就开始冰戏,如果没有下雪就在腊八那天举办一个君臣宴会。
话说雪神叫什么来着,求求你了,下一场雪呗!她想看冰戏,qwq~
傍晚
“娘娘,娘娘,下雪啦~下雪啦~”
宫女们惊喜的声音在外响起,苏苏推开窗朝外看去,嘴角也不由自主的上扬。
雪花簌簌,纷纷扬扬的从天上飘下,腊月里的第一场雪,银装素裹不外如是。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康熙二十二年的第一场雪,来的未免也太及时了吧~
看这大雪纷飞的样子,想必明天下午就可以积雪成冰,举办冰戏了。
作者有话要说:
刷新一下,然后就可以看到修改的了。
而且我觉得,哭的人应该是我啊啊啊
已经买了的小天使不用再花钱就可以看这么多了呀……
难受到自闭
请大家忘掉这个黑历史吧
以下摘自百度百科
【向日葵】
明末金石学家赵崡1569—1619撰写的《植品》一书中记载:“又有向日菊者,万历间西蕃僧携种入中国。干高七八尺至丈余,上作大花如盘,随日所向。花大开则盘重,不能复转”。该书出版于1617年,可见,向日葵传入中国是在此之前。
明代文人、农学家王象晋在其编撰的农业专著《群芳谱》里写到:“丈菊,一名西番菊,一名迎阳花。茎长丈余,干坚粗如竹。叶类麻,复直生。虽有旁枝,只生一花;大如盘盏,单瓣色黄,心皆作窠如蜂房状。至秋已转紫黑而坚。取其子种之,甚易生。”
赵崡道出了向日葵由西方传教士引入中国的途径以及其向阳的特性,这段文字被学者视为向日葵于明代传入中国的论据,王象晋从一个专业角度描述了向日葵的植物特性。
向日葵引入中国后,从观赏植物到食物的认知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康熙年间桃源乡人臧麟炳、杜璋吉撰写的《桃源乡志》中记录,“葵花,又名向日葵,色有紫黄白,其子老可食”。
另,可查资料显示,《桃源乡志》于康熙二十七年出版,文中的时间是康熙二十二年。
第34章
“天将暮, 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胤禛慢慢踱步到门口, 看着屋外纷纷扬扬的大雪,不由得诗兴大发。
奈何他还没有系统的学习作诗,只能有感而发, 朗诵前人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