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页

醉卧美人膝 我想吃肉 2627 字 4个月前

这与程素素想到一起去了,程素素笑着一拍手,问谢麟:“怎么样?”

谢麟想瘦身,程素素的意思,还得增肥呢。人手不够,你想干嘛能成?还得引人做助力。

谢麟坚持:“不能良莠不齐!那是自毁根基。”

三人最终定下了基调,原则就是置换。

定完了调子,三人都轻松了起来,一直轻松到送走了程犀。

谢麟道:“哎呀,说是一件很紧迫的事情,如今却清闲了起来。”现在的任务,又变成了培养好苗子了。

程素素道:“那是因为你还没顶在前头。”怎么说也得走到六部尚书差不多的级别上,有实力竞争入政事堂了,斗争才会激烈起来。谢麟现在的势力,还没有成熟,正经在前面跟人争的,是叶宁。

谢麟打了个哈欠:“我要养精蓄锐,以后才好往前冲……”

两人正说着没营养的话,却不料数日之后,风云突变,北疆传来消息——魏兵倒是还没有进犯,他们内部还在对着掐,但是,朝廷在魏国安插的钉子却遭到了大清洗,损失惨重!

第240章 和光同尘

所谓风云突变, 并非指的是被抓了几个探子。敌国之间, 互相放几个探子算新闻吗?不放才是吧?事情变糟是指的新任安抚使的处理方式, 将整个事情推向了最糟糕的那一面。

程素素离开北疆的时候,不得不交出手上的不少暗线, 在北疆乃至于魏国,她还是留了一手的。是以她比政事堂还要早就知道了这件事情,并且很快搞清楚了来龙去脉。

事情还要从头说起,因为空间距离以及经费等等原因,程素素被迫将部分手中的暗线转到了朝廷名下。当初之所以偷偷摸摸的搞,一是朝廷不可能公开将这件事交给她来干, 二是她的方式恐怕朝廷也不会完全认可、必会派人“协助”进行干预, 三则是这个时代对于探子并不像后世对于“特工”、“谍战”那样的高评价, 在普通人心里还觉得很时髦, 相反, 这是一种几乎要被当作反派来看待的职业。因为国家太大,很多时候, 探子都是用来监视国人的,无论官民都在被监视之列。

由于有这样的担忧,程素素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就很小心。但是一旦谢麟不做现管, 朝廷的资金不到位, 要谢家全力支持这项事业, 难度就相当大了。既拿了朝廷的资金, 到这个时候说不得也要将成果移交一部分了。

做间谍的人里, 也有一部分人在数年的高压生活之下, 产生了焦虑。有的人仇已经报了,有的人怨气已经散了,还有的人向往着新的生活,另有一些人由于年龄、健康的原因,已经不再适应这样的工作了。程素素从中挑选了一部分,同时又征询了各人的意见。

到得最后,手上倒有一多半的人都在朝廷里过了明路,履历上标了他们做过的业绩,授了小官,分别移交给了三路安抚使。朝廷物议,甚至有人说,谢麟昔日之权,颇类唐末节度使,若让他久滞北疆,恐成割据之势。大约也是出于类似的考虑,谢麟回京之后,再无一个统筹三路的安抚使了。

这三人拿到了这一部分人手之后,既惊叹于谢麟居然能将间谍运用得这般好,有一点点自惭,继而又升起一股希望——既我手里握有这股势力,何不用它一用,也好做出些成绩来,兴许我就能统领三路呢?

安抚使们皆是务实的文人担任,想得虽然不错。在对特工间谍的态度上,是既觉得这是柄利器,又不大瞧得起这些人,两国交兵,还是国力、耕战为主,这背后捣鼓的伎俩,谁也不能将它当了主菜不是?不重视间谍的生存环境,也不大关心他们的困难。

简单地看了看履历,又与先前发生的事情合得上——有这样的利器,当然要用一用了。

不幸的是,看人挑担是不吃力的。在运用上,他们与程素素又差了n个时代,先天就不足。茫然地下了一个在他们看来很正常,但实质上非常有害于间谍网络的命令——暗杀、挑拔。

暗杀当然不是不可以,挑拔也不算超纲,都是本职之一,但是不考虑前因后果,只以为自己可以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儒将建奇功,这就要了亲命。什么都没准备好,就贸然行事,三个人还前后脚动的手。动静大得死人都能被惊活了!

更要命的是,由于上峰的不重视,暗线内部也起了变化。程素素在的时候,相当注意这些潜伏人员的心理,陪段日子就要将这事拎出来整一整。新任的安抚使们也挺在意,但是感觉是不一样的。就像程素素说的“我在剥削我知道”,这与认为三六九等是天经地义,差别就大了去了。

这与程素素想到一起去了,程素素笑着一拍手,问谢麟:“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