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宫门外这样的吵闹立刻就传进了宫,很快里面就传来旨意要努达海见驾,端王世子当然也是要一同去的。</p>

这下努达海躲不掉了,掌事太监笑成一朵菊花样安排一个小太监送努达海和世子进宫,他则施施然带着那两个奴才走了。</p>

小世子在听到太监传圣旨时吓的一脸苍白,他哪里知道这整个京城里所有姓爱新觉罗的都归皇帝管,何况他这个没爹没妈没亲没戚的?虽然有个嫡姐,但嫡姐暂无封号,管不了他这个有爵位的世子,于是他的丁点小事如果不进宗人府,那就进皇帝案了。</p>

皇帝也是一脑袋的官司,他天天朝政都忙不完,一个端王世子出个宫都要送到他的案前,还在宫门口吵闹不休,真是什么体统都不要了。</p>

但这个端王世子麻烦就麻烦在这里了,如果端王没死,那他的全家就是死光了也没有一点功劳,因为荆州灭了啊,可偏偏是端王战死了,于是朝廷就要优容他的遗孤,不但要恩旨,还要体恤,不但要放在宫里养,还要时时照抚爱护。所以皇帝只能将端王世子带到案前教导一番,总不能交给宗人府管教吧?</p>

可是端王世子进来跪在地上就只顾着哭,皇帝一肚子火没处撒,只好拿着努达海指桑骂槐,骂得努达海跪地磕头一个劲的说臣该死臣有罪。</p>

皇帝骂了一通,自觉已经尽了教导的义务了,挥手赶了努达海和端王世子出去。虽然他从头到尾没说世子一句,但天威之下,世子跪在那里也没少受惊吓。叫退时半天不动,一个小太监在大太监的示意下上前抱着世子离开,一看,世子已经吓得尿裤子了。如此不堪气得皇帝拂袖而去。</p>

努达海刚要出宫,那边太后叫传了。皇帝训过太后也要表示一下,一个是雷霆一个是雨露。太后见了努达海只夸他勇武非凡用兵如神军功赫赫,又说这次的事已经查清了,是那两个刁奴拐了世子偷偷出宫,幸亏努达海忠君把世子找了回来,是一件大大的功劳,太后自然会在皇帝面前为努达海分辨的,不能叫忠臣受了委屈。</p>

努达海只好再次跪下磕头谢恩再表一表忠心。</p>

如此说了一通话,努达海奇怪怎么还不叫他退下,就听到门外唱喏端王世子并格格求见,太后立刻叫进。</p>

这一对皇亲国戚一进来努达海立刻站起来跪到一边去,头都不敢抬。</p>

世子是来谢罪的,格格也是来谢罪的,说不到两句话两人就开始掉泪。太后旁边的嬷嬷立刻跟着劝,闹了一通后,努达海才得以觐见这两位。</p>

世子在格格身旁时规矩的多,一本正经的向努达海道谢,努达海哪里敢接他的一个谢字,立刻跪下说这都是陛下的庇佑如何如何。</p>

太后在一旁掩着嘴笑说世子是不是很喜欢努达海啊。</p>

努达海眼前一黑,果然听到那个惹事的端王世子说是啊是啊很喜欢啊。</p>

话没说两句这个世子又说如果能跟着努达海学功夫学领军就好了,努达海跪在下面浑身发抖,狠不能扑上去捂住世子的嘴。</p>

太后就问为什么世子这么小就要学领兵啊?世子就苦着一张脸说他以后要上战场为阿玛报仇,旁边的格格一听就摸着他的头啪嗒啪嗒掉泪。</p>

努达海心里知道这根本是一个陷阱,不知是端王嫡女想的办法还是太后的意思,借着世子的口说出来不过是要跟这对姐弟在京中找一个靠山。</p>

努达海掌兵,端王也掌兵,太后这是要拉拢军中的势力想的方法,还有可能就是京中的其他人根本不愿意接下端王姐弟这对麻烦。</p>

想来这荆州的事的确是个麻烦,端王已经战死,端王福晋以身相殉,所以虽然荆州失守,皇帝也不能再怪罪端王的后人,可是荆州的事需要有个人出来顶罪,既然不是端王,那要是谁?</p>

想到这里努达海出了一身的冷汗,这件事治他一个贻误军机是绝对够分量的!太后这个表现的意思是他跟端王府已经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谁也跑不掉!</p>

等努达海从宫中出来已经是汗湿重衣。</p>

第二天皇帝颁旨,封端王嫡长女为和硕格格,教养世子,太后立刻赶着给这新封的和硕格格指婚。朝中风向立刻改变,开始惦记着找另一个替罪羊,努达海如坐针毡。</p>

没等努达海想到办法,雁姬倒是接了个进宫请安的旨意。</p>

给宣旨的太监封了一百两银子后,这太监一脸神秘的给雁姬说太后其实是听说努达海的嫡女珞琳年少聪明,想在明年选秀前见一见。</p>

雁姬下意识不愿意让珞琳进宫见太后,她去问了老福晋之后,老福晋却说这太后虽然只是宣她一个人进宫请安,可这不年不节的怎么会突然召她一个人进宫?可能目的就是看珞琳,虽然是借太监的口把话说出来,她们也不能不当一回事。</p>

宫门外这样的吵闹立刻就传进了宫,很快里面就传来旨意要努达海见驾,端王世子当然也是要一同去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