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向来知道,自己在荣国府地位尴尬,故此从不多言多事,总是能忍则忍,忍不了的咬着牙再忍。可这样的忍让,似乎一点好处都没有带给她,反而让她成了整个贾家的笑话,连自己屋里的大丫鬟和奶娘都能打起来,还闹到了老太太和太太们那里。
后来她才知道,一味的忍让,只能让别人看轻自己,凡事要有分寸,有进有退,方能有节有度。她以为自己想通了,接受了,可今日的及笄礼却是她的意难平。
坦白来说晴雯的身份,比之迎春是不如的。迎春好歹也是国公孙女,一品将军的独女,虽说是个庶女,但是门第根基比之苏家,还是要高出些许的。可惜如今与晴雯相比,迎春倒是被衬到了地底去了。
不过迎春的性子柔婉,虽然有些难受,但更多的还是为晴雯高兴,略沉闷了片刻后便抛开了。
她素日难得出府,偶尔出门一次,也都是跟着贾史氏去道观佛寺。如今自己领着惜春和黛玉出来,作为姐姐,倒是颇为称职,处处都考虑的周全妥帖,丝毫没有让外人看了笑话去。郑嬷嬷私下里和玻璃说,二姑娘如今很像个样子了,走出去也能撑得起公侯小姐的场面了。
晴雯的及笄礼后,林黛玉和迎春、惜春三个又住了几天,便不得不回京城去了。她们毕竟是尚未出嫁的女孩子,这次是跟着蒋太太来的,而蒋太太自己家里事情也繁杂的很,能专程跑一趟,已经充分彰显出她对晴雯的重视了。
回到京城后的迎春姊妹三个,对着没能去观礼的探春,详细的说了晴雯及笄礼的场景,令她艳羡不已。众人只以为是凑了场热闹,哪里能想到,居然有人在晴雯的及笄礼上,看上了迎春,特意请了蒋太太上门说亲来了。
原是苏家大嫂刘氏,家中有一幼弟,今年已经十八了,尚未定亲。倒也不是有什么缺点,只是他性子执拗,觉得家中父兄都是科举出仕,自己头上若是没有半点功名,哪里好意思说亲的,故此耽误下来了。
不过今次秋闱已经过了,如今也是举人了,刘氏的爹娘每日都在发愁找媳妇的事情。刘氏见了迎春后,觉得她性情柔顺平和,对待姊妹也关爱有加,倒是和自己弟弟甚是互补,心中便动了念头,悄悄给自己母亲去了信。
刘氏家族算不得显赫,但也是簪缨世家,家里的笏板打幅牌九都绰绰有余了。刘家老爷如今任着从三品的太仆寺卿,刘家大爷和二爷,一个在礼部任职,一个现做着翰林院行走,也算是清贵人家。
刘太太见了女儿的信,刚开始并不乐意,盖因贾赦的名声,只能说是一句老纨绔了,他的女儿能好到哪里去?再一个,整个贾家都是勋贵做派,与他们刘家的家风也算不得相合,她生怕娶进来个舞刀弄剑的儿媳妇。
不过刘太太一向相信自家女儿的眼光,既然刘氏巴巴的写了信来,估计是对迎春十分看好了。为着以防万一,她还是特意找了与荣国府交好的人家,暗戳戳的打听了一番,结果人人都对贾家的三个姑娘赞不绝口,倒叫刘太太十分诧异。
特别是蒋家太太,她这一路上带着林黛玉和迎春、惜春三个,一路往返共处的时间,足足有一月有余,可说是把三人的性格摸了个七七八八。闻听刘太太向她打听迎春,顿时便知道这是在为她小儿子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