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家三人低眉顺眼的进了大殿,忙不迭的就要跪下行礼,刚跪到一半,就被谢氏止住了:“青芸快快扶老夫人起来,老妇人年纪大了,不必如此多礼了。”
贾史氏闻言,倒是没有坚持跪下,只还是行了个福礼。倒是贾元春和那小姑娘,结结实实的跪下磕了个头,方才起身站到贾史氏身后不动了。
“这是荣国公的大孙女?长得这般大了,本宫倒是从未见过,是个可人疼的。”谢氏在昨天接到折子的时候,就有些模糊的预感。如今见了打扮的如枝头凝露般清新淡雅的贾元春,和旁边一脸怯怯的小女孩,心底对贾史氏此行的目的,就更明了了三分。
贾史氏见谢氏面上含笑,对贾元春一副很喜爱的样子,心底便有了几分底气,含笑道:“当不得主子娘娘夸赞,她小人儿家家的,臣妇此处也是带她进来给娘娘磕个头,见见世面。”
“本宫瞧着倒是个美人胚子,国公夫人一向会教养女孩儿。您府上从前出来的敏姑娘,本宫如今还记得,模样出挑儿也就算了,难得的是文采风流不输于男子的。”谢氏对贾敏确实印象深刻,毕竟是为了善堂出钱出力的,夸奖起来也是毫不犹豫,“如今敏姑娘嫁了人,是随着林大人去了江南了?本宫记得上个月传来的消息,她把江南的绣坊揽了过去,做的很是出色。”
贾史氏听到谢氏夸奖贾敏,顿时便高兴起来,一脸掩饰不住的喜色:“臣妇那女孩儿,也是跟着娘娘的教诲行事。从前在家时,便想着向娘娘学习,如今若是能为娘娘分担些,倒是她的造化了。”
两人闲闲的聊了几句,谢氏这才像是刚回过神一样,冲着青芸假意呵斥道:“怎么还不给荣国公夫人看座?还有贾家姑娘,叫什么名儿,如今几岁了?”
贾元春上前一步,恭敬的福身道:“臣女贾氏元春,八岁了。”
“口齿也清楚,落落大方的,可见老妇人教养的好。”谢氏含笑夸奖了几句,便让她坐下,随即又吩咐青芸拿了见面礼给贾元春,又是一番行礼谢恩不提。
谢氏一眼就认出那是年幼的秦可卿,不过依着她的经历,应该是不知道的,故此略带疑惑的问道:“旁边这位是,难不成是贾公新添的孙女儿?本宫倒是不认得。”
贾史氏正要回答,就有宫人来报,说是大公主来给娘娘请安问好了。如今的大公主名为司徒雅,今年也只有七岁,乃是在东宫时候出生的。她的生母赵氏,原只是东宫的一个宫女,偶然被醉酒后的废太子宠幸,就有了身孕。
只是赵氏相貌不过寻常,并不得废太子的喜欢,看在肚子里的孩子份儿上,废太子当初也只是给了她一个承徽的位份。待到生育之时,又因着孕期多思等缘故,难产而亡,只留下了个女儿便撒手去了。司徒曜登基后,追封了她一个嫔位就罢了。
从前原主与废太子感情平平,司徒雅虽说是原主照应着,但实际上也是乳母嬷嬷们看顾的多些。后来谢氏来了,一是可怜司徒雅年幼,命途多舛;二来原主膝下无子,想着堵一堵大臣们的嘴,故此司徒雅便养在了谢氏跟前儿,充作了半个嫡女。
如今贾史氏带着贾元春进宫来,照谢氏的想法,怕是想为贾元春谋一个公主伴读的身份。只是秦可卿,谢氏玩味儿的想了想,怕不是自己贤良淑德的人设立的太稳太好了,否则贾史氏这样的老狐狸,怎么会想着带她进宫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