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珩:“……”
陈珩体会到自己爹娘受过的冲击了,好半天才艰难问道:“穿着衣服?”
陈小宝又点点头,陈珩这才放下心,看来那殷公子确实是个君子,不曾轻薄他小弟。
陈珩想了想,又道:“我来这里也是因为爹娘要派人出去寻那殷公子。但你知道的,他这人神通广大,若是有事要办,一时半会儿回不来,咱们派出去的人手也不一定就能找到他。”
陈小宝听了,眼睛瞪得大大地,问道:“哥哥,什么意思?我相公去哪儿了?”
陈珩见他似乎有些急了,忙道:“我是说,你回了家,他便放心了,也有空去忙些事情,近些日子恐怕不能回来陪你。你见不到他也不要着急,且在家安心呆着,读些书,过一段日子,他便来看你了。”
陈小宝知道殷鳞平日里很忙,听陈珩这么说,倒也信了,问道:“那他大约什么时候回来呀?”
陈珩看着他小弟白白净净的一张脸,全副信任地望着自己,只能转过身去,指向院子里的一棵无花果树。
陈珩道:“看见那果树了吗?待到开花了,殷公子就来看你了。”
离结局大约还有三天?
第43章
刚开始融入一个家庭的时候,总是会有些磕绊。好在陈家众人都一门心思要接纳陈小宝,而陈小宝也卯足了劲儿去融合,没过多久,他们就像一个从未分开的大家庭一般和谐了。
陈小宝每日晨起洗漱完毕,便去堂前和大家伙儿一起吃饭。吃过了饭,叫陈刘氏好好摸摸亲亲,就背上书袋,同父兄弟弟一起去书院。
陈家开了三家书院,整个荆州的读书人有一半儿是从他家出去的。陈老爷和陈珩分别在两家书院当山长,而未免父兄教导,引得其他学生觉得不公,双胞兄弟在第三家读学。
陈刘氏原本想叫陈小宝去陈珩任教的书院读书,也方便照料。但陈家几个男人都表示这样反倒更容易叫陈小宝被人排挤,陈刘氏这才改了主意,叫他和双胞胎一同上学去了。
不过和双胞胎一起上学,他们也是不上同一堂课,见同一个先生的,陈小宝得和刚开蒙的小朋友们一同习字。
双胞胎一开始还担心自家小哥哥受欺负,或是心里不平衡,专门挑了时间打算去立威。结果两人到了才发现,陈小宝竟然很受小孩子欢迎,还有据说是书院一霸的小屁孩儿给他分糖吃哩!
至于心里不平衡那就更没有了。陈小宝一开始也挺担心自己学不会的,但上了没两堂课,发现好多东西殷鳞都教过他,以至于他学起来还比班上的同学们快哩!
虽然不知道比一群小孩儿学得快有什么好高兴的,但陈小宝可是为此自得了好久!
陈刘氏和陈老爷见陈小宝在家里呆得这样开心,也不由欣慰。但令两人无奈的是,每天下学之后,陈小宝一定要到院子里去看看那棵无花果树有没有开花,每天都数着日子期待着,什么时候殷鳞会来找他。
过了这些日子,时间已经证明了陈珩当初的推测没有错。殷鳞送回陈小宝后就已经放弃了纠缠对方,他们心中那些隐约的情绪也都变成了感恩和愧疚。
但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陈小宝丝毫没有忘记殷鳞的意思,如果有一天他知道了真相,知道对方已经不会再出现在他的生活里了,一定会难以接受的。
夫妻两个商议了一下,觉得还是应该抓紧时间,在陈小宝反应过来之前,叫对方明白两个男人在一起不是正道,应该成家立业娶妻生子才是。
这么打定了主意,陈刘氏就天天叫陈珩晚饭后去陈小宝房里教对方读书了。表面上是当大哥的给弟弟补习功课,实际上教的都是一些人伦纲常,俗世道理。
陈珩胆子也大,他觉得陈老爷安排的这些教材对于启发小弟没甚用处,还去外面抱些“腐蚀心智”的话本回来给陈小宝看,给他读些才子佳人的故事。
不仅如此,而且陈珩的所有故事最终都以主角妻妾成群儿孙满堂为结局。当了官要妻妾成群儿孙满堂,归了隐要妻妾成群儿孙满堂,就算是跟仙人修仙去了,还要妻妾成群儿孙满堂。
陈小宝一开始还会纠正陈珩天上没有妻妾成群儿孙满堂的仙人,但陈珩一边应,下回还这么讲,陈小宝到后来也就默默地听着了。
今天的陈珩又意犹未尽地讲完了他的故事,照例下了结论:“男人呀,此生追求也不过如此了。”
他看了陈小宝一眼,想到今天自己新加进故事里的情节,又感叹道:“哪怕张生曾与同窗有过一段情谊,但这样的关系终是不得长久的,皆是过眼烟云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