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份叫做实验记录,摊开来看,只见上面记载了几次实验的对比,以及随着时间的发展,肥料发酵到什么样子,不同的农家肥和不同的新鲜的野草还有落叶腐叶堆出来的效果。
用细细的墨线画出格子,将每一种的配比都记录了,看起来一目了然,刘方杰敏感的感觉到这种表格的好处,用在很多时候都可以用。
比如记账等,这一闪而过的想法刘方杰按下不表,接着看第二份。
第二份就是一整个完整的制作过程了,从选择材料开始,推荐的各种材料详细记录,以及每一个过程,甚至连坑的图形都画出来了的,让就算是不懂农事的人也能一目了然。
同时还在后面表明了注意事项,温度过高会有危险,发酵的时间把握不好会烧肥,这样就没有效果
刘方杰心里感慨,也许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宿慧之人,自己这个徒弟,天资聪颖,年方八岁,就这样聪明,这样周到。
古有甘罗十二岁拜相,自己这个徒弟未来必将出类拔萃。
让谢继宁将东西都收起来之后,刘方杰对谢老三说,您二位就留在县城几天,我和赵知县商量一下此事,后面可能会穿您们对答,谢老三欣然答应。
谢继宁虽然感觉肥料重要,但是他心目中没有概念,在现代大家讨论的是种子,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科学种植,化肥等等,这些内容通常是在新闻里面,还是不太受欢迎的新闻。
来这个世界几年了,对他来说,肥料真的不算一件大事情,实验记录只是他的习惯而已。
结果家人特别重视,谢继宁还以为是因为家里没有什么好东西,务农为生,没有其他收入来源,所以才觉得重要,
结果刘方杰的表现,让谢继宁拔高了对农事的重视,连刘方杰这样的家庭都认为肥料重要,足以见得,这个社会的产量有多低,不仅仅是因为板桥穷山恶水,土地不肥沃,其他地区也同样产量低。
谢继宁开始意识到,这样的时代,大多数人家都过得不好,都是依靠着那一点点土地的产出,都穷,比自己家还穷,而自己能做的有很多。
冬至的第二天,刘方杰就将拜帖递到赵知县那里了,赵知县一看内容,大喜,立即叫来师爷和县丞等人说明此事;
县丞道:“假如肥料足够,每亩将增加收成两到三成,打理得精细一些,就算是四成也是可以想的,”
师爷也接口道:“一亩廋田亩产一石、一石半水稻,精耕细作的肥田亩产三石稻,地太瘦,收成还不够种子,如果肥料足够,那瘦田也可以变成肥田,收成将大大增加。”
“还有许多山地,坡地,一旦肥料够,都种上玉米,这样,粮食将会大大增加,玉米杆还可以喂牲口,耕地吃肉就不愁了。”
“大人,这个肥料的方法可是真的,可否经过验证。”
赵知县道:“这是刘山长送来的,经过验证了,县里治下的板桥桥头大部分地区以及会做了,那些人都是老农,肥料好不好还是能看得出来了。”
“大人,不如将人传来问问,如果是真的,就县里推广,此事一旦成了,那我们县将大大进步,每年冬天老了的人也会少一点。”
说道此处,在场几人都心有戚戚,每年天冷,不管是县城还是乡下,都会有不少人,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因为冷和饿,过不了这个年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