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湾没有专门的鱼塘,想吃鱼了,只能去附近的小河里面去捞一些野鱼,又费时,又费功夫。
而且由于缺乏佐料还有做鱼方法,大家做的鱼的味道都普普通通的,要么没什么味道,要么腥臭。
李家屯则是专门建了一块鱼塘,里面养的有鱼,每一年都会打鱼,大的捞起来,小的放下去。
谢继宁跟着梨花去的时候,就远远看见几个舅舅都在,天气虽然冷,但是大家都做得热火朝天的,嘻嘻哈哈,打打闹闹的。
谢继宁老远就叫道“大舅二舅三舅小舅,大堂舅”光打招呼就打了好久,因为在场的全部都是李家一家人。
大舅舅李承荣大声的笑道“宁哥儿,你来舅舅家玩啊,来得正好,我们起泥起了好几天了,现在正好打算捞鱼了,你先在舅舅家吃,然后回去的时候带一些回家。”
继宁想,正好这一次,奶奶买了很多作料,到时候,自己一展身手,教自己娘亲好好地做鱼来吃。
二舅李承华见侄女和侄子还在往池塘边走,连忙挥手阻止道“梨花、宁哥儿,可不能过来,尤其是宁哥儿你还抱着弟弟呢。”
“这水边的坎子上,都是刚刚才挖出来的泥巴,又软又滑,危险得很。”
谢继宁仔细一看,原来是池塘边上的野草太深,泥巴堆着就不太显眼了。
不只是今年的池塘底泥被堆在了边边,是每一年的都是这样堆的,一层一层的,将池塘边越堆越高,这样池塘也越来越深了。
谢继宁问道“舅舅为什么这样堆放,这样有点浪费。”
结果大舅舅认真的回答他,“这想法还是你大外公想出来的呢,这往年都要到好远的地方处理,这样堆,塘子都要深一点,每年的鱼都要多打一些。”
谢继宁道“这样有点危险。”
李承荣骄傲的讲“池塘深,家家户户的小孩子管着一点就是了,这田坎,你就更不要担心了,这泥是粘的,好几年了都没有事情。”
谢继宁猛然反应过来,可能大家都不知道这泥巴这泥土可以用来肥田,养鱼的池泥富含有机质,是上好的肥土,可以用来改善土地。
谢继宁认真的问“舅舅,你觉不觉得这边上的野草涨的特别好。”
李承荣一看,果然,“宁哥儿,你是说,这土好,肥地”
谢继宁说“这土都是鱼的粪便,用来肥田再好不过了,用在稻田里面,稻子都要增产啊”
“宁哥儿,你说的可是真的”
谢继宁回头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大舅姥爷,是奶奶的哥哥,连忙弯腰行礼道“见过舅姥爷,您老人家最近身体可好。”
李守业连忙拉起谢继宁,追问道“宁哥儿,你刚刚说这泥好,是不是真的啊。”
谢继宁道“舅姥爷,当然是真的,这江南一带的人有桑基鱼塘的做法,就是这鱼塘的塘泥肥得很。”
“江南人真会想办法,咱们这里穷山恶水的,人笨得很,有东西都不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