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为此,他很看重禾儿和高明的意见。

刚愎自用,是成不了大事的。

高明对自己的计划越来越有信心,毕竟合作也得看是跟谁,有意交好,倒是跟着出不少主意。

禾儿当然要帮他添砖加瓦,两个人忙前忙后,一出门快两个月,终于赶在八月底回到沪市。

苗苗到家第二天就开学,她这学期是高三,连心爱的画画课都一减再减,感觉自己跟苦瓜似的,回头一看姐姐和高明哥,觉得也不算什么。

高明没白费功夫,从翟平安兄弟俩那里拉到十五万块钱的投资——五万是翟和平非要给的,谁拦都不好使。

他预备注册公司,做进出口贸易,在挣外汇的事情上,政策也比较宽松。

禾儿这次出门则是颇有灵感,到家之后先是去找王月婷,给她带去几样闽省特色的产品,让她看能不能摆在超市卖,就开始做市场调研。

她想做的是外语培训。

现在沪市的外企多起来,工资都开的是美金,不管福利多好的国营单位都是比不上这待遇的,当然,人家的要求也高,会说外语是基础。

和早些年为求升职去夜校进修的人一样,对人生有更大规划的人,对外语的需求也大起来。

禾儿想抓住的就是这个机会。

她和父母、妹妹商量过,最终加上自己手里头攒的,举家之力拿出来五万块钱,满大街找合适的地方,不能太小,桌椅板凳摆不开,不能太偏僻,招生还是以工人和学生们为主。

好不容易在国棉厂对面的巷子二楼租下一层楼来,又紧锣密鼓安排装修。

这里就要提,国棉厂是市里最知名的大厂,从一厂到三厂一字排开,职工家属林林总总七八万人。

哪怕是小巷子的里租金,也是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