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应劫之人

他门下弟子也是不多,在封神大劫后更有半数破门化佛。而三代弟子中,除了二郎真君杨戬、三坛海会大神哪吒这些早已已名噪三界的封神战将外,余子皆不能稳胜大洞真君一筹。

老君双目微阖,偶有jing光流露,朝着大洞真君处看了一眼叹道:“天地运转大劫不休,这是天数也是定数。”

“从太古时龙汉第一劫,到上古巫妖争霸,以及商末伐纣封神,每有大劫来时便有应劫之人诞生。如今我道昌盛,正符合盈满则亏之相,是我失了算计以为天产石猴是此劫关键,却不想白白是送给了西天一场富贵。”

佛家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为四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五取蕴苦,求不得苦。

众生活在世上便有爱恨贪嗔痴,每一举手每一投足与别人都难免会相互出现交结,这就是因果。相互间因果报应根织于众生命运之中,纠缠不休,是为业力。

大道四十九,每当业力积余之时,就令盘古世界不堪承受自发产生天地重劫。

但凡是有业力缠身之辈,无不能逃脱劫数,只是因为各人根基不同福有厚薄。在天地大劫来临之际,便是验证功果之时,道行高根基深者安然渡劫,道行高根基浅者堕入杀劫,道行根基皆属下乘者便只有化作灰灰去抵偿天地间那被重重极恶业力所造成的破坏了。

盘古开天辟地杀死三千混沌魔神,便已经给三界积累了第一丝业力,这丝业力是死于混沌中诸魔神对于天地间生命的嫉妒与憎恶。

终于在三百六十五万元会后引发天地间第一场劫数,由统治天空的凤凰、掌管大地的麒麟以及称霸海洋的龙族鼎足相斗,最终共同陨落成为天地间补偿盘古世界的第一批生灵。

再往下细数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三清圣人灭绝恐龙,度过天地第二次大劫。

这之后,娲皇组建妖族天庭,天皇帝俊东皇太一治世,与洪荒大地上的巫族十二祖巫发生纠葛,两族相杀引发大劫。又过无数年中,每一元会皆有无量劫数出现,一直到殷商末年武王伐纣引发神仙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