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百官也发现了一些不同的地方。

以往,收割粟,都是割地上堆起来,然后连穗带杆运回去,再脱粒。

但……他们现在看到的好像不一样。

割的穗依旧一把一把地放在耕地里,但有人推着一个奇怪四方形的“木桶”,“木桶”三面被立起来的布帘挡着,拾起地上一把一把的粟,在“木桶”上有节奏的挥铲。

“这是在干什么?”

引得不少人前去围观。

只见木桶里面,已经装了好些粟粒。

不由得一愣。

“这是在脱粒?”

而且脱得还如此干净。

脱粒的速度也好快。

莫少珩解释道,“粟搬运的时候,容易遗落,造成浪费。”

“连杆一起搬,也费时费力。”

“所以就有了这绊桶,直接在地里将粟脱下来,只需要运粟回去晒就行了。”

小小的改动,却让效率提升了不少。

不得不说,看似平常的一些东西,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

“这绊桶好。”

“速度好快。”

“以往有时候会误了收成,有了这绊桶倒是能节约时间。”

莫少珩:“其实我也可以开一个专门卖绊桶的铺子。”

众人:“……”

呵,你怕不得亏死,这绊桶一看就知道怎么制作,别人还不得直接学去。

莫少珩:“……”

也对,北凉律不保护独立产品。

一直持续到下午,圣人才带着人重新回了金殿。

都没有吃饭,但连赵景澄这个小吃货都没有感觉到一丁点的饿。

金殿上,还在为今天所见,议论纷纷。

北凉的粮产要增加了啊。

哪怕得等明年春播后再看到实际情况,但这……依旧是天大的事情。

激动怎么也停不下来。

这时,上位,圣人旁边的老宫人,拿着一纸文书,唱了起来。

“滋令,谏议郎莫少珩,品德兼优,德行天下,有大功德与我北凉……”

“特敕封殿上开议侍郎一职,加封国子监传学翰林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