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他只借了西南王是秦家人的便宜,真正掌权领兵的,还是晏知。

他原本是个儒将。

这一年里,叛军一路高歌猛进,所过之处,诸城大开城门相迎。

每日都有世家臣子叛逃,每日都有城池被攻陷,秦钩却一点都不急,照旧隔着屏风上朝,到后来连朝会都时去时不去。

一直到了燕鸣山下。

这时候燕鸣山上的陵寝还没建好,秦钩终于开始急了。

他故意让晏知造反,可没让晏知坏了扶游的清净。

再说了,晏知要在扶游面前把他大败,那他在扶游那里可就没有一点面子了。

不行,得让晏知的造反进度慢一点。

怀着这样的想法,秦钩披挂,御驾亲征。

外出打仗,他还把自己的窝给带上了——他和扶游成亲的青庐。

叛军也终于遇到铜墙铁壁,在燕鸣山前停下了脚步。

秦钩在前线打仗,后边仍旧在修建陵寝,一刻都不曾停工。

打着仗,秦钩过完了没有扶游的的第五年与第六年。

第七年,燕鸣山上的陵寝终于建成。

秦钩带着军队,回到皇都,将扶游的棺椁从临时的陵寝里挖出来,运往南边。

他一意孤行,用军队再次给扶游办了一次国丧。

国丧期间,晏知所率叛军,竟也偃旗息鼓,按兵不发。

国丧持续了三个月,秦钩抱着兵器,在燕鸣山外守了三个月。

这之后,双方交战,秦钩且战且退,就算抓住破绽也绝不还击。

他一步一步地将燕鸣山让渡给晏知,在晏知下令绕山而行、不得惊扰的时候,调转马头,率军离开。

*

又过了三个月,叛军依旧势如破竹,一路凯歌。

在第八年的春天,终于兵临皇都城下。

这天秦钩还在上朝。

隔着一道厚厚的屏风,秦钩坐在屏风后面,身边放着扶游的竹简。

底下朝臣所剩无几,他冷眼瞧着,也不说话,仿佛在等着什么。

不知道过了多久,才有人上殿来。

秦钩的暗卫带着两个不着兵甲的人上前。

一个是西南王,另一个就是晏知。

西南王秦栩空有野心,却实在没有什么胆子,秦钩派人去找他的时候,他甚至想过装病推脱。

晏知倒是坦坦荡荡地就过来了,大军就在城外,他都已经安排好了。

都已经是这个时候了,纵使秦钩再如何用兵如神,挡不住大势已去,也是无力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