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又十日,三皇子援军急行军到达京城,禁军大乱。

与此同时,西南被鞑靼攻破城池的流民聚集为义军,民心激愤,为皇帝迟迟不派兵增援而愤慨,他们流离失所将愤怒集中在皇帝昏庸身上。

西南为大虞咽喉之处,不过两日就有大批流民冲击京城,突如其来的起义让三皇子和被围困的皇帝众人大惊之色。

消息源源不断传到大虞的每一寸土地,江山动荡。

滚滚尘沙中,马车队缓缓行驶在官道之上。

越靠近边城土地越荒凉,沈杨听着如心说的话,微微失神。

外面的风带着黄沙。

西南是作的局,镇守西南的是梁将军,虽少有参加战局,但也称得上一名老将,膝下子女众多,出头的却寥寥无几,西南虽是大虞咽喉,但地广人稀、多险峻群山、不宜耕种、易守难攻,不同于镇守边城的闻老将军,一旦攻破,深入故有粮仓美名的南方腹地就会沦陷。

所以西南不被皇帝看中,何况是梁将军。

梁将军也老了,也想最后为家族拼一把,于是接受了闻将军伸过来的橄榄枝。

从一月前,梁将军就听从了闻将军的话开始布局,放开几座空城的看守,露出破绽给鞑靼看,果不其然鞑靼中了计。

梁将军一边退守,一边按照计划把流言放出去,不得不离开故土的百姓情绪激烈,只需要一点火苗就可以点燃。

而皇帝不顾西南死活,让三皇子带兵支援死守自己的皇位,彻底激怒了民众,眼看火烧了起来,闻将军的援军也到了,梁将军看着挡在城墙外的鞑靼大军,心里松了一口气。

突如其来的起义军彻底搅浑了京城的水,孙将军趁乱逃窜,刑部尚书被捕,茹妃为了保住自己两个孩子能够顺利逃离,带着残留的兵甘愿留下断后。

“母亲!”七皇子被手下带走的时候奋力朝茹妃伸出手,满眼泪光。

茹妃毅然转过头,忍住眼中的泪,这一刻,她仿佛明白了长公主离开时的那一眼到底是什么意思,那是怜悯和轻蔑,对自己的父亲和孙将军。

至于八皇子,早早成了三皇子的阶下囚,天牢中曾经的八皇子妃梁翘被放了出来,看着软弱无能的八皇子满目悲凉,从自己袖子里拿出和离书,让八皇子按下手印,一别两宽。

起义军冲击城门,可是宫门却牢牢关着,不放任何人进来,站在城墙上的人,正是披绒挂甲的长公主。

长公主垂目看向宫门前的三皇子,将三皇子手下人的叫喊置若罔闻,拒不开城门。

皇宫里,皇帝大怒斥责长公主要谋逆,下一刻,殿外涌进百名将士,皇帝被控制,包括那些三皇子党派的朝臣。

丞相脖子上架着刀跪在殿上,扭头一看发现御史大夫一脸平静,其他朝臣也发现那些中立的朝臣仍旧站着。

长公主缓缓走进大殿,曾经在众人眼里中立的朝臣朝长公主作揖,御史大夫看着长公主一步步踏上龙椅所在的位置,并未坐下。

她看着自己的亲弟弟用怨恨的眼神瞪着自己,平静的摆摆手。

随行的一位士兵展开手中的圣旨,声音高昂。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随着念诵的声音,太后和皇后宫中都被士兵包围,太后和一众后妃被幽禁。

太后注视架在自己脖子上的刀,依旧高傲。

“……故,传位六子——祁衍,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皇后看着涌进宫中的士兵,一开始的惊讶过后便是平静,自愿被关押,其他嫔妃却彻底慌乱了,倒是和淑贤皇贵妃走得近的榆贵妃见前者泰然自若,不动声色的靠近淑贤皇贵妃。

淑贤皇贵妃冷眼看着一众嫔妃被关押,皇后从自己身边走过时微微停顿,对她说了一句话。

“本宫自以为知晓皇贵妃性情冷清、淡泊名利,不料皇贵妃才是最看清前朝后宫的人,站得最稳的人。”

说罢,皇后瞥了一眼站在淑贤皇贵妃身后的榆贵妃,随后被押送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