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可以走了?”于文昌愣了一下,有些不解的看着儿子问道。

“是啊,可以走了,上面批准的,我可以带你出去了。阿爹你看看,这是刚才黄主任给的批条,我可以带你回家去了!”于军很是高兴的把自己手上的文件递过去给他老子看,上面每一张的文件都盖着大大的红章。

于文昌接过儿子递过来的文件,一张一张,认真的看了起来,看到后面他又忍不住地哭了起来,泪眼朦胧的看着几张薄薄的纸张,掩面痛苦了起来,仿佛要把前面十几年受到的委屈和被人冤枉全部都要宣泄出来一样。

“阿爹你怎么又哭了啊,阿爹你快别哭了。”见到亲爹在哭,于军焦急的在父亲的身边打转,又不知道怎么安慰人的好,没忍住又跟着父亲哭了起来。

张大河和曹勐从来不知道他们老大是一个这么爱哭的人,两个想劝这对父子俩个别哭了,但是话到了嘴边,他们又不知道怎么劝……算了,让他们哭吧,哭完就完了。

等到这对父子俩个哭了好一会,心情慢慢的平复了下来,才停止哭了。

?作者闲话:  小剧场:

张大河曹勐:我们都看到什么了,勐男落泪?

于老大:操场跑二十圈,不跑完今晚没饭吃!

张大河曹勐:……(说好的做个人呢?)

第193章跟儿子“回家”

“阿爹你有什么东西要收拾的吗?咱们收拾东西回家了。我们开了车子来的,就停在外面,咱们早点收拾了东西早点走。”见父亲的情绪平静下来了,于军才提醒父亲要收拾东西回家的事,终于能把父亲带离这个地方,他是恨不得立马就能走,除了人之外,什么东西都不用带了。

但是于文昌看起来并不怎么舍得,外孙来的几次送了这么多东西来,吃的东西和一些不用的东西可以送给别人,但是衣服被子和一些自己的私人用品,这些东西还是需要收拾一下带走的,“好好,等我把东西收拾一下,咱们就走。”在这个地方待了十几年,如今能走了,他自然是不想继续再呆在这里了。

等到把东西收拾好了后,于文昌并没有立即跟儿子走,他还惦记着跟他一起住了这么多年的宿友和几个关系比较好的朋友,要跟大家道个别再走。不然这么一走,日后还不知道能不能再见面了。

劳改场这里也有划分给他们耕种的田地,大家干活干到中午才放工吃饭和休息,下午还会继续干活。

中途于文昌被人喊走了一直未回去,跟他一起干活的孙秀心里惦记着人,一放工连饭都没去拿就先回了宿舍,见到于文昌在宿舍里等他,才知道于文昌的儿子来接他回去。两个人当了这么多年的老宿友,知道于文昌能出去,孙秀的心里也很为他高兴,“能走就好,能走就好,回去了好好跟孩子们过日子,你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托你吉言。等你以后什么时候能出去,给我送个信,我让阿军来接你。”于文昌知道孙秀家里已经没人了,他自己出去还有儿子来接他,以后孙秀出去不一定有家人来接他了。

“好好,等我出去,定去找你一起好好喝一杯。”孙秀眼睛有些红红的,与于文昌拥抱了一下,拍了拍对方的肩膀。

“屋子里吃的东西我都留给你,这个袋子里面是一些常用的感冒药和伤药,给你留着防身,希望你不会用到。屋子里的一些旧物我就不带走了,你看着有哪些能用得着的就留着用,用不着的就送给别人。我走了后这个屋子可能会有别的人来跟你住,你看看是谁来,要是能提前跟上面申请一下,让他们给你调一个熟人来比较好一些。”于文昌把吃食和一些不用的东西都留给了孙秀,外孙给他送的那一袋子的药物他也留给了孙秀,相比起他在外面,在里头的人更需要这些东西。

孙秀没有拒绝于文昌的好意,跟于文昌道过谢后说道:“好,这个回头我跟上面申请一下,看能不能找个熟人来。”他也知道跟一个合不来的宿友住在一起是一个麻烦。

两个人又说了几句话,于文昌让儿子在宿舍里等他,他跟孙秀到隔壁的几间宿舍去跟几个老朋友道了别,过了半个钟后才回到了宿舍,对等着他的儿子说道:“咱们走吧。”

“嗯。”于军点了点头,张大河和曹勐两个人已经帮他们把大包的东西抱出去外面的车子去了,等他们走的时候父子俩个一人的手上就提着一个小袋子走。

于文昌跟在儿子的身边离去,走了一段路,回头看了一眼后面送他的几个老朋友,对他们挥了挥手,眼中含着泪的看了那些老朋友们一眼,脚下走了两步,才转回身跟着儿子头也不回的往外面出去了。

十几年前的一天他被人押送到了这个地方,十几年后的今天,他的儿子亲自来接他出去。

“爹,你坐里头。”

出到门外,于军拉开车子后座的车门,让他父亲进去坐进去,关上门后,他才绕过车尾从另一边上了车,对前面开车的人说了一句,“走吧。”

“好勒!”张大河转头往后看了一眼,见人都坐好了,他才拉下手刹,踩下油门,开着车子一路绝尘而去。

劳改场的大门打开又关上,门外的灰尘落下,又恢复了以往的平静。

***

车子一路回到青城镇上,停在了他们单位的宿舍门口,于军让张大河和曹勐两个人帮忙把他们的东西搬到他的宿舍去,他带着他爹往他宿舍过去,路上跟他爹解释道:“我回来赶着去接你,宿舍这边都还未来得及收拾,就委屈阿爹你先在这边住几日。我看看单位这边有没有更大一些的房子,申请一个大房子给你住。”

“我有个住的地方就行了,住哪里都无所谓。”年轻的时候于文昌当着家里的大少爷,吃穿用度自然都是不差的,只是在经过了十几年的劳改生活后,他早已经不是当年的于大少爷,有个窝给他睡、有口饭给他吃他都不会挑剔了。

知道儿子可能一回来就为了他的事情在奔走,大概都还没有坐下来休息过,他的心里即是感动又是心疼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