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分店

重生之科技兴国 寻香踪 1983 字 10个月前

缝纫机的备货没有销完,还剩了二百多,不过锁边机卖出去了好几百台,销售额高达六七百万。

以往只有外国产的锁边机,这次行远推出了国产的,价格要比外国品牌便宜了一两千,精打细算的厂商肯定愿意选便宜的,尤其是行远的老客户。

严格说来,行远的缝纫机质量是不如外国品牌的,因为材质和工艺上的差距是一时间难以弥补的,但行远是真的做到了售后好,随叫随到,还是□□。

客户虽然有不满,但看在售后服务的份上,也没有太多的怨言,毕竟外国机器一旦坏了,送修都成问题。

为了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广州门店的员工已经增加到了三个,并且装上了电话。一个负责销售和接待,另外两个负责维修和送货安装。

至于长三角地区买家的售后服务,就交给了立人厂。这是远夏向立人厂提的要求,否则以国企的尿性,售后服务?你自己找地方修去吧!

当然,说服薛贤还是费了一番口舌的,薛大爷当大爷当习惯了,扭转观念不容易,不过好在他还愿意接受。

远夏跟他分析,国产机器的竞争力是不如国外品牌的,毕竟人家发展了多少年,工业系统完善,一切都精益求精,咱们才发展了多久,东西都靠东拼西凑才弄出来,有些零部件的耐磨损程度远不如国外的。

这种情况若是再不重视售后,那就等于是做一锤子买卖,再也没有回头客,坏了口碑那就是断送品牌的前途。

远夏话说得很重,薛贤也放在了心上,从去年第一家国企破产案例出现后,到今年为止,破产的国企越来越多,有的虽然还没破产,但也是苟延残喘,他见到的真不算少,让他不得不有了危机感。

无论如何,他也不想自己的厂子被改革的浪潮卷走,他要努力让立人厂活下来。

比起飞蝶厂,他觉得立人已经胜了一筹,起码提前抓住了电动缝纫机这个机会。

虽然这个机会是自己送上门来的,可飞蝶厂是到手的机会都没抓住。

从广交会回来之后,厂子里又开始了紧张的忙碌,加班加点忙着生产锁边机。

有了前几次的经验,这次可谓是轻车熟路了,厂里早就提前招了工人进行培训,立人厂依旧派了工人过来学习锁边机组装,也为他们提供了劳力。

立人厂跟行远的情况不太一样,行远主要靠着一年两次广交会产生订单,立人则能在全国范围内的百货公司将货铺开,全年都能销售,虽然广交会上卖得不如行远,但年销售量未必比行远少。

远夏也试图跟广东与上海的百货公司合作,但是不行,人家都是国字头,他一个民字头工厂,完全不给上台面的机会,只好作罢,只能将销量寄希望于广交会、广州门店,以及销售员的上门推销。

远夏也不是没想过去上海开店,不过立人肯定不高兴,这不是抢人饭碗么。

倒是司海波提供了他一个思路,说可以去温州开个门店,因为温州一带的鞋厂、皮革厂特别多,需求量比较大。

远夏认为,温州这一带的厂商还是喜欢去上海采购,在这里开店,效果也不会太好,而且客户量还是不够,倒是福建那边可以一试。

福建离台湾近,是台湾人转移产业的首选,许多台湾人在福建建鞋厂、服装厂等。

台资企业可能直接用外国品牌的缝纫机,但福建本地人若是创业,肯定会开源节流,有便宜的机器他们肯定会优先考虑。

而福建离广州和上海都不近,跟越城又能直通火车,运输也比较便利,在那边设门店显然是个不错的选择。

想到做到,厂里忙着赶货的时候,远夏就带着一个技术员跑到福建考察市场去了。

他从福州一路南下,到莆田、泉州、厦门等地调查市场,这些地方的乡镇企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到处都是小作坊,一派生机勃勃的模样,看着让人热血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