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页

我本闲凉 时镜 1028 字 11个月前

“成为先生?”

薛迟念叨了一声,皱着两道眉思索起来,忽然觉得娘亲说话很有道理。

如果他也成为了“先生”,不仅能放自己的假,还能不放别人的假。

那可真是太舒坦了啊!

这么算算,好像是应该好好读书?

怎么觉得想起来好像有哪里不对劲?

薛迟本欲深思,不过一想反正殊途同归,管他三七二十一呢。

眼见陆锦惜给他夹了菜,他便不言不语地埋头吃饭了。

等到吃过饭,用过茶,他就跟陆锦惜说了罗定方邀他下午去英国公府玩的事。

陆锦惜想着,左右都是小孩子,今日又放假,便应允了。

于是薛迟辞了她,向英国公府去。

待他一走,陆锦惜便琢磨了起来:薛迟之前提到的“太师府大公子”与“顾老先生”,指的应该都是顾觉非。

“老先生”,这三个字说来话长。

在外面,这称呼没什么大不了;可若放进文人之中,可就颇有分量了。

文人圈子里,习惯见了个有学识的,就要客气地称一句“先生”,以至于“先生”遍地走,称呼都不值钱了。

而翰林院,却偏偏是高才汇聚之所。

这里几乎都是进士出身,真才实学,自与旁人不同。为区别于满大街的“先生”,他们都在相互称呼时,多冠一“老”字。

是以,“老先生”这称呼,必得是两榜进士出身且被点入了翰林院的清贵,才受得起。

顾觉非当年探花及第,金殿上便点了翰林官,授了编修。

光阴学斋里这些先生,叫他一声“老先生”,半点也不为过,毕竟科举场上的规矩,半点不输给翰林院,都是按功名论资排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