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洪萱翻身,头枕着胳膊笑向玉蘅问道:“听你这话的意思,竟还有别的?”
“自然是有的。”玉蘅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奴婢这几天在府里跟着嬷嬷和姐姐们学习规矩,发觉这公府深院的规矩甚大甚多。别的且不说,只奴婢在姑娘房里伺候,奴婢的娘在夫人房里伺候,奴婢的爹且在前院伺候老爷……从前在江州的时候,奴婢白天上完了工,晚上就能同爹娘在一起。可按照府里的规矩,内院的奴婢丫头不经允许,轻易不得到前院儿走动。奴婢已经好几天没见到奴婢的爹了。”
洪萱方才还没觉察,这会子玉蘅话多了,她听着玉蘅一口一个奴婢的自称,不觉皱眉说道:“从前在家里,可没见你这么着,怎么还口口声声的奴婢起来?”
“府里教导规矩的嬷嬷们说京中的下人都要这么着,不然的话,叫外人见了,会嘲笑姑娘管不住奴婢,且叫姑娘没脸。连带着老爷夫人都没脸面。何况奴婢的娘在夫人跟前儿也是这么着。从前在江州,是姑娘心胸宽宏,且体恤奴婢,方才不理会奴婢一直‘你’啊‘我’的,现在到了京中,那些大家主子们相互见面,惯会讨论这些个。奴婢可不想姑娘因为奴婢的关系,被外人取笑。”
洪萱默默半日无语,伸手握了握玉蘅搭在被子外面的手,轻声说道:“其实叫什么不重要,我知道以你我的关系,你永远都不会害我。真正的敬重忠心,可不是一口一个主子奴才就能分辨出来的,你很不必如此。”
她在江州过了那么多年,自有记忆的时候,便知道她的爹娘兄弟和玉蘅的爹娘兄弟都是一家人。当年洪赋因孙文一案遭继宗嫌弃,被贬江州。家中多少豪奴侍妾都得洪赋信任重用,却嫌弃江州贫苦,都不肯跟随主子离京,唯有洪赋那早已告老解事出去的奶母李嬷嬷和她男人韩忠一家子誓死跟随。
抵达江州之后,且又因她爹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她娘又惯是体弱多病,日子过得越发艰难。多少回没钱吃药,都是玉蘅的爹娘兄弟跑到外面打短工,将洗衣裳,给人做苦力赚些辛苦钱回来补贴家用。因此爹娘从不把玉蘅一家人当做下人牛马看待。甚至为着玉茗和玉蘅的将来打算,早把李嬷嬷一家人的身契还给了他们,现如今李嬷嬷一家子都是良民出身,只不过顶着个下人的虚名,还在洪赋一家身边伺候罢了。
而洪萱打小儿同玉蘅一起长大,玉蘅虽然比她大了两岁,可玉蘅七岁之前都只叫丫头,这大名儿都是洪萱给起的,再加上洪萱上辈子还有二十来年的记忆,因此洪萱心里也只把玉蘅当做妹妹。现如今听着玉蘅一口一个奴婢,她极不舒服。
玉蘅闻言,更是笑着劝道:“正是姑娘这一句话呢。奴婢既与姑娘情分好,那么为了姑娘声誉着想,不过口里一时改了称呼罢了。叫外人听着尊重,奴婢也没少一块儿肉。倘若为着一句称呼,奴婢心里就不自在了,那么说的好情分,也不过是虚虚应事罢了。且还别说出口,免得叫人恶心。难道在姑娘这里,因为奴婢自称奴婢了,姑娘也就把奴婢当成随意处置的牛马了?”
玉蘅其实很不理解洪萱的纠结。因为她并不像洪萱一般,来自一个人身自由的时代。玉蘅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便是爹娘的言传身教,知晓他们一家子都是主子们的下人,要忠心于主子,一日为奴,终身为仆。须懂得忠仆不识二主。
更何况时下风气,讲究的是宗族世家,是背靠大树好乘凉。能为豪门仆,总好过身为外头无依无靠的平头百姓。宰相的门子还是七品官呢,他们一家现在可是理国公府长房大老爷最重用信任的奴仆。多少人为着她爹娘能在老爷夫人跟前儿说一句话,阿谀奉承送礼打点的都不知该如何是好。且他哥哥跟在大爷身边读书,老爷说了,只等着大爷明年春闱,金榜高中,便也叫哥哥去参加乡试考取功名。
依老爷的意思,他哥哥从小跟着大爷一起读书,这么多年下来,别的不说,考个秀才举人出来还是很轻松的。届时他哥哥也是有身份的人了。若是哥哥真够争气,还能再进一步,为阿娘挣个诰命回来,那便是最大的光宗耀祖。这是多大的恩典,岂是外头那些看似轻省实则日子过得更是辛苦艰难的平头百姓能享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