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应景,竖立皇威,这一日里,天子也要与民同乐,要登城楼,击暮鼓,甚至慷慨激昂的演讲一番。若天子不亲至,地位最高的皇子,是一定要出来露个脸的。
以往,这件事不是太康帝亲自做,就是指派越王,今年,因太子还朝,论名分地位,他最高,论功绩民心,他也不少,再加一堆宗室跟着在边上起哄,这差事,就落在了杨暄头上。
杨暄对此是不抵触的,于他而言,能刷刷名望民声是好事,可偏偏事情凑到了一块!
圣旨已下,太子的差事推不了,崔俣想了想,便给杨暄留了个信,自己先去了。
此时已近黄昏,木同的记号地址,是一处小酒馆靠窗包厢,观白衣人表现,悠闲自得,似与谁有约。
崔俣想了想,便坐到了此包厢隔壁。
他不是心中害怕,不敢过去相谈,白衣人武功虽高,据杨暄描说,是个有准则有道义之人,不会随意伤害别人。可白衣人若是龙卫,对于太子之事,必有考量,这种事,他出面,不如太子亲自效果来的好……
叫上一杯桂花酿,看着窗外暮色渐起,屋檐下一盏盏花灯依次点燃,片刻,就有了天上人间,灯火阑珊的味道,崔俣指尖轻点桌面,托腮浅笑,这般赏一会儿景,也是极好。
稍后杨暄若是能来,他便一直在此,若杨暄未能及时赶到,那白衣人事情完了要走,他便去拦上一拦。
不过……他对杨暄一向是很有信心的。当年长安梅宴,他察觉到昌郡王意图,险而又险的传给了杨暄,那般紧急,杨暄都能飞快跑到,这一次,应该也不是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