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行,你们问。”

女记者看向袁莉,“你刚才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你的意思是阮芍同学考试都不做题吗?”

问出这句话的时候,她还有点不太相信。

但袁莉的回答却打破了她的希望。

袁莉双眼放光道,“对啊,你不知道,我们芍姐可牛逼了,她考试从来都是交白卷的,我还以为她这次考不上呢,没想到竟然考得这么好,简直……”

后面的话被杜娟扯了一下,没说得出来。

杜娟比袁莉要聪明一些,也没袁莉那么冲动,她这会儿反应过来了,站在她面前的可是记者,她们应该说芍姐的好话啊,怎么能给她抹黑呢?

所以她才打断了袁莉。

可最为重点的都已经被袁莉说出来了,她打断的有些迟了。

听了她一番话的两个记者此时面色有些呆滞。

他们想了很多,但真的没想到会是这个结果。

这样的特例都可以当做典型了,如果刊登的话肯定会有很多人愿意看。

可这样的典型真登上去的话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他们是要为了销量如实刊登呢,还是为了不带坏莘莘学子而隐瞒呢?

这选择可真让人头秃!

第26章

从杜娟和袁莉那里离开后,两个记者又找了阮芍一些其他同学采访。

这次吸取了教训,没直接说阮芍的成绩,直接他们对阮芍的看法。

因为杜娟拉住了袁莉的关系,后来他们再问两人就都不肯说了,所以他们还需要更详细的素材,收集全面了才能决定到时候怎么写稿子。

结果——

同学甲,“阮芍?她经常逃课,还跟外校的同学打架。”

同学乙,“哦,我跟她不算熟,虽然我们在一个班,但她跟我们不是一个类型的,反正人家家里有钱,读不读书都无所谓吧?”

同学丙,“老师不怎么管她的,我们自然更不会管。”

采访了好些同学,结果全都指向一个核心。

阮芍并不是他们以为的优等生,相反,她简直就是差生的鼻祖。

可就是这样的差生却在高考一鸣惊人!

前来采访的记者愁死了。

这样极有反差的情形如果写出来其实很容易冲销量的,可就跟他们最开始担心的那样,他们报社是教育报刊,做的是教育有关的内容。

既然是做教育,那自然是要积极向上的。

阮芍这个例子太特殊了。

他们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

采访的素材都留着,他们决定回去听听主编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