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页

灾区过两天便拆除,听钦差令,将转移灾民到其他空置的房屋居住,得来灾民们的交口称赞,赵钰铮三个月的功劳被尽数抹除。

身着月白襕衫的赵钰铮站在不远处的山包顶眺望下方的灾民临时安置区,无意识地摩挲手指自言自语:“愚民安知……”

真相如何?

无需真相,只要一个能替他们讨还公道、能为他们做主的青天大老爷就行,这人品行如何、才能如何,是否弄虚作假,皆不是愚民在意和思考的范围之内。

赵钰铮叹气,白净漂亮得充满攻击性的脸流露出一丝无可奈何的惆怅和同情:“无知是福。”

最后来灾民安置区看两眼,赵钰铮便上马离开,疾驰于泥泞的山道上,两道苍翠欲滴,入冬了也不见树木凋零,重山复岭间依稀可见古刹塔影,钟声缥缈,回荡于山峦间,不知不觉间深入千山万壑间,以为行至末路,不料拨开一丛藤蔓,里头还有一条小路。

赵钰铮下马走进小路,看见小路尽头有一道身影,广袖长袍,长身鹤立,仿若仙人之姿,逐渐和心灵深处熟悉的身影重叠。

他对身后想跟上来的仆从说:“我一个人进去走走,你们别跟着。”言罢疾步朝那道身影跑去。

小路尽头左侧有扇石拱门,那道身影刚才闪了一下便消失不见,应该是走进去了。

赵钰铮连忙钻进石拱门,发现里头是苏杭园林景致,假山流水,别有洞天,许是扬州哪个员外富商搁置在城郊山峦里的别院。

如果没认错,原来那人调任扬州了,怪不得屡次拜访京都府外的山河楼都被拒绝。

要说赵钰铮为何肯定那人是调任而非定居扬州,理由简单,因为他知道山河楼原本属于皇家所有,在他八1九岁时,被元狩帝赐予底下有功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