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页

--------------------

作者有话要说:

好了,来说一下这章的漕运纲次,具体资料也是有点难查。

1、船引。

其实船引是海关,明朝才有,大清叫船钞,宋朝一开始是海关抓船,抓到就交税,后来是‘饶税’,规定你出海回来的时间,过了这个时间还没回来就罚。

内陆漕运的方式是审计,由发运司和各地税务司合作,出发时记录船只数量、货物数量、货物种类,到下个关口再做审计、对比,方便抽取商税。

如果是运载官粮、官盐等物(其实官船基本是运载官府采购的物品),可以查出货物损失或被偷掉多少,或借官船走私。

文里应该是审计账簿,但我觉得写成田文卓拿出审计账簿出来,可能文里又得解释,太水了,干脆写成船引,发船公凭的意思,简单易懂。

2、漕船纲次,文里解释还算清楚。

就是规定某个路程内,一年能来回几次,一次基本是一个很大的船队,几百艘船这样。

比如北宋去广东运官粮,有四百五十条船的船队,也有不到百条的船队。

因为具体资料太少,所以这部分可能有我想当然的私设。

即,江西发往广东的船每年三运(3次),一次二十五纲,七百五十条船。